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8,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伏处
静憩
巢栖
穷栖
潜隐
潜处
蟠蛰
潜居
遁身
卧隐
贞居
潜精
逸处
蛰处
逃山
《漢語大詞典》:伏处(伏處)
(1).隐居。庄子·在宥:“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 清 姚莹 《复荐青一兄书》:“愧无古人高洁之行,伏处邱园,而浮沉外吏,数见黜辱,已自伤矣!”
(2).安处,不四出活动。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阔人决不是笨牛,否则,他早已伏处牖下,老死田间了。”
《漢語大詞典》:静憩
指隐居。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曩日静憩 钟巖 ,余便观止。餐仁饮德,十有餘年。”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巢栖(巢棲)
指隐居。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故 尧 舜 在上,而 箕 潁 有巢栖之客; 夏后 御世,而穷藪有握耒之贤。” 清 黄鷟来 《题洪秋七游黄山图》诗:“紫庭鬱千仞,巢栖有其时。”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穷栖(窮棲)
(1).隐居。文选·范晔〈宦者传论〉:“海内嗟毒,志士穷栖。” 吕延济 注:“穷栖,谓深隐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监灵运》:“寡立非择方,刻意藉穷栖。”
(2).困苦地生活下去。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漢語大詞典》:潜隐(潛隱)
亦作“潜隐”。
(1).潜藏;隐藏。后汉书·崔駰传:“穷至賾於幽微,测潜隐之无源。”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王弼 注“初则不彰,三则乾乾” 唐 孔颖达 疏:“‘初则不彰’者,谓潜隐不彰显也。” 叶圣陶 《在民间》:“她们也有潜隐的可贵的心灵,她们也有独到的深切的见解。”
(2).隐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晋书·艺术传·王嘉:“潜隐於 终南山 ,结菴卢而止。”
《漢語大詞典》:潜处(潛處)
(1).藏匿。 汉 王充 论衡·吉验:“ 尧 使 禹 治水,驱蛇龙,水治东流,蛇龙潜处。”
(2).深居。 汉 班固 《幽通赋》:“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虽潜处於太阴,长寄心於君王。”
(3).犹隐居。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漢語大詞典》:蟠蛰(蟠蟄)
(1).蛰居;隐居。 唐 姚合 《赠终南山傅山人》诗:“蟠蛰身仍病,鹏摶力未通。”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蟠蛰泥涂愧头角,飞腾沧海凌风潮。”
(2).藏伏。 宋 司马光 《瘿盆》诗:“海鼃鬭怒腹干张,老鮫蟠蛰鳞鬐秃。”
《國語辭典》:潜居(潛居)  拼音:qián jū
隐居。《后汉书。卷五一。李恂传》:「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抱朴子。外篇。正郭》:「盖盘桓潜居之时,非在天利见之会也。」
《國語辭典》:遁身  拼音:dùn shēn
隐藏身体。如:「遁身术」。
《漢語大詞典》:卧隐(卧隱)
指隐居。 宋 刘敞 《蝉》诗:“ 屈 宋 悲秋苦, 夷 齐 卧隐高。”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贞居(貞居)
犹隐居。 元 虞集 《赋彭氏静深堂》:“君子憺无欲,渊然事幽潜;贞居观物初,天机引休恬。” 元 黄溍 《送陈生归天台》诗:“殁者归山丘,存者风雨散;惟餘贞居翁,共喫残年饭。”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潜精(潛精)
(1).专心一意。 汉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2).隐蔽光辉。精,精光。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悼朝阳之隐曜兮,怨北辰之潜精。”
(3).谓隐居。 唐 吴筠 《高士咏·樊先生》:“ 巢父 志何远,潜精人莫知。”
《漢語大詞典》:逸处(逸處)
(1).犹隐居。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女祭女戚》:“曷为水间,操鱼持俎,厥丽安在,离羣逸处。”
(2).犹安居。 宋 苏辙 《晋论》:“使之安居而能勤,逸处而能忧。”
分類:安居隐居
《漢語大詞典》:蛰处(蟄處)
隐居。 章炳麟 《瑞安孙先生伤辞》:“ 炳麟 丧其师资,且闻 平子 亦蛰处不与世耦,生死未可知。”
分類:隐居
《漢語大詞典》:逃山
谓隐居。 明 王思任 《谒选濡滞得曹允大予假报》诗之二:“逃山也或清如许,入局之人勇一拚。”
分類: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