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8,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双台
山资
凿坏
朝隐
耕莘
退隐
辟世
涧饮
岫幌
柴桑翁
避处
芰制
子陵台
岩耕
黄箓
《漢語大詞典》:双台(雙臺)
(1).指 东汉 高士 严光 隐居钓鱼处之两座高台。在今 浙江 富阳 。 唐 方干 《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诗:“林中夜半双臺月,洲上春深九里花。”原注:“ 严光 钓臺渚有东西臺。”
(2).借指高士隐居之处。 元 杨维桢 《追和鲜于公寄山斋先生钓石》:“星滩分得小双臺,不染东皇半点埃。”
《漢語大詞典》:山资(山資)
亦作“ 山貲 ”。 过隐居生活所需的费用。南齐书·王秀之传:“出为 晋平 太守,至郡期年,谓人曰:‘此邦丰壤,禄俸常充。吾山资已足,岂可久留以妨贤路。’” 唐 唐彦谦 《任潜谋隐之作》诗:“为问山资何次第,祗餘丹诀转凄凉。” 宋 陆游 《览镜有感》诗:“閲世久应书鬼録,强颜那復乞山资。” 明 袁宏道 《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云及明教居士》诗:“官税租能给,山貲了不半。”
《國語辭典》:凿坏(鑿坏)  拼音:zuò péi
凿穿墙壁。比喻坚持不作官。《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老残游记》第六回:「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分類:隐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凿坏以遁(鑿坏以遁)
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 颜闔 , 鲁君 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汉 扬雄 《解嘲》:“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亦作“ 凿坏而遁 ”、“ 凿坯而遁 ”。 唐 元结 《问进士》:“何人凿坯而遁,何人终日扫门?”《老残游记》第二回:“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分類:隐居不仕
《國語辭典》:朝隐(朝隱)  拼音:cháo yǐn
身在朝廷而恬静淡薄,有如隐退。《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染迹朝隐,和而不同。」《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庶前训之可钻,聊朝隐乎柱史。」
《漢語大詞典》:耕莘
相传 伊尹 未遇 汤 时耕于 莘 野,隐居乐道。见《孟子·万章上》。后用为典实。 宋 魏了翁 《送从子令宪西归》诗:“须知陋巷忧中乐,又识耕 莘 乐处忧。” 明 吴骐 《汉昭烈》诗:“金甌付托耕 莘 佐,玉几弥留《顾命》篇。”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檀谋》:“这係耕 莘 圣,当年记下,诗书所载总无差。”
《國語辭典》:退隐(退隱)  拼音:tuì yǐn
退职隐居或断绝世俗的应酬交际。《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孔子卒后,原宪退隐,居于卫。」《史记。卷八○。乐毅传》:「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
《國語辭典》:辟世  拼音:bì shì
隐居不出。《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也作「避世」。
《漢語大詞典》:涧饮(澗飲)
饮山涧水。多指隐居生活。 宋 陆游 《醉题》诗:“云栖涧饮未为高,起舞行歌亦足豪。” 宋 朱熹 《卧龙庵记》:“予自少读 龟山先生 杨公 诗,见其记 卧龙 刘君 ,隐居辟穀,木食涧饮,盖已度百岁,而神清眼碧。” 清 高启 《赠杨荥阳》诗:“巖眠曙猿惊,涧饮夏鶯囀。”
《國語辭典》:岫幌  拼音:xiù huǎng
山窗。《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漢語大詞典》:柴桑翁
(1).指 晋 陶潜 。因其晚年隐居 柴桑 ,故称。 宋 朱熹 《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 柴桑翁 。”
(2).指 晋 刘遗民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 柴桑翁 为 陶渊明 ,不知 刘遗民 曾作 柴桑 令也。”参见“ 柴桑令 ”。
《漢語大詞典》:柴桑令
指 东晋 末隐寓 庐山 西林寺 的 刘遗民 。因其曾为 柴桑 令,故称。 唐 白居易 《宿西林寺》诗:“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心知不及 柴桑 令,一宿 西林 便却回。”
《漢語大詞典》:避处(避處)
避世隐居。《封神演义》第二四回:“吾看破世情,却了名利,去了家私,弃了妻子,离爱欲是非之门,抛红尘之径,避处深林。”
《漢語大詞典》:芰制(芰製)
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以“芰製”指隐居者的服装。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分類:隐居服装
《漢語大詞典》:子陵台(子陵臺)
东汉 严子陵 隐居钓鱼处。在 浙江 桐庐县 南 富春山 腰间,有东西两台,各高百余米。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是 宋 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桐庐县 南,有 严子陵 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 严陵钓坛 也。”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鸟尽弓藏良可哀,谁知归钓 子陵臺 。”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扁舟夜泛,向 子陵臺 下,偃帆收櫓,水阔风摇舟不定。”参见“ 富春山 ”。
《漢語大詞典》:富春山
山名。在 浙江 桐庐县 南。一名 严陵山 。前临 富春江 ,山下有滩称 严陵濑 ,为 汉 隐士 严光 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 严子陵钓台 ,西为 宋 处士 谢翱 哭 文天祥 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李贤 注:“今 杭州 富阳县 也。本 汉 富春县 ,避 晋 简文帝 郑太后 讳,改曰 富阳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 富春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 富春山 ,县( 桐庐县 )西三十里,一名 严陵山 ,前临大江, 汉 子陵 钓处,人号 严陵瀨 ,有东西二钓臺,各高数百丈。”
《漢語大詞典》:岩耕(巖耕)
耕种于山中。借指隐居。语本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师。”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空食疲廊肆,反税事巖耕。” 唐 宋之问 《陆浑山庄》诗:“归来物外情,负杖閲巖耕。” 宋 朱熹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诗:“归路緑泱漭,因之想巖耕。”
《漢語大詞典》:黄箓(黄籙)
(1).指道士所做道场。道士设坛祈祷,所用符箓,皆为黄色,故称。 唐 康骈 剧谈录·崔道枢食井鱼:“ 韦 乃 道枢 之姑子也,数日后寄梦於母云:‘以杀鱼获罪,所至之地即水府,非久当受重谴,可急修黄籙道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老苏族谱记:“ 公济 虽得弗问,而愤愤不能堪,诉之於天,许黄籙十坛。” 明 徐复祚《投梭记·奠江》:“一壁厢去请 清真观 道官建黄籙大醮追荐他。”
(2).道家洁斋之法。隋书·经籍志四:“受者必先洁斋……其洁斋之法,有黄籙、玉籙、金籙、涂炭等斋。”后即指隐居修道。 唐 马戴 《失意书怀赠知己》诗:“直道何由启圣君,非才谁敢议论文。心存黄籙兼丹诀,家忆青山与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