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善卷
(1).相传为 尧 舜 时隐士。庄子·让王:“ 舜 以天下让 善卷 。 善卷 曰:‘余立於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吕氏春秋·下贤:“ 尧 不以帝见 善綣 ,北面而问焉。” 唐 王维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诗:“ 善卷 明时隐, 黔娄 在日贫。”
(2).洞名。旅游胜地,在 江苏省 宜兴县 西南 螺岩山 上。有上、中、下、后四洞,多大型石笋和钟乳石,形成石狮、石象等景物。下洞地下河可行小舟,自后洞出。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国山 ﹞其东南曰 善卷洞 ,一名 龙巖洞 。有三:一曰乾洞,其二曰大、小水洞。相传 周幽王 二年,洞忽自裂,门广二十尺,初入若险仄,中极平旷,可坐千人。”
《漢語大詞典》:乌角巾(烏角巾)
古代葛制黑色有折角的头巾。常为隐士所戴。 唐 杜甫 《南邻》诗:“ 锦里先生 乌角巾,园收芋栗不全贫。” 仇兆鳌 注:“角巾,隐士之冠。” 宋 陆游 《小憩长生观饭已遂行》诗:“道士青精饭,先生乌角巾。” 元 杨维桢 《湖州作》诗之四:“ 湖洲 野客似 玄真 ,水晶宫中乌角巾。” 清 方文 《寿姚休那先生》诗:“田磽不饱青精饭,髮秃还飘乌角巾。”
《漢語大詞典》:龙丘(龍丘)
(1).地名。在 浙江省 龙游县 东。隐士 龙丘萇 隐居于此,因以为名。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 衢州 ,故 会稽 太末 也,民多姓 徐 氏,支县 龙丘 ,有 偃王 遗庙。”
(2).复姓。 楚 有 龙丘高 。 南朝 梁简文帝 《龙丘引》:“ 龙丘 一迴首, 楚 路苍无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龙丘引 宋 郭茂倩 题解:“一曰《楚引》《琴操》曰:‘《楚引》者, 楚 游子 龙丘高 所作也。 龙丘高 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 楚 而长叹,故曰《楚引》。’”
《漢語大詞典》:荣期(榮期)
春秋 隐士 荣启期 的省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於是遯世之士, 荣期 、 綺季 之畴,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 唐 吴筠 《高士咏·荣启期》:“ 荣期 信知止,带索无所求。”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姓名割裂:“ 汉 魏 以降,文尚駢儷,诗严声病,所引用古人姓名,任意割省,当时不以为非,如 皇甫謐 《释劝》,‘ 荣期 以三乐感 尼父 ’, 庾信 诗‘唯有 丘明 耻,无復 荣期 乐’……谓 荣啟期 也。”
《漢語大詞典》:荣启(榮啓)
春秋 隐士 荣启期 的省称。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剌继先韵》之二:“常笑 梁鸿 歌《五噫》,窃学 荣启 弹三乐。”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姓名割裂:“ 白乐天 诗‘天教 荣启 乐,人恕 接舆 狂’,谓 荣启期 也。”
《國語辭典》:桀溺  拼音:jié nì
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孔子游楚时,见桀溺与长沮耦耕,便使子路向他探问过河的渡口。
分類:隐者隐士
《漢語大詞典》:荣公(榮公)
指 荣启期 。 春秋 时隐士。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 颜生 称为仁, 荣公 言有道。” 逯钦立 注:“ 荣公 , 荣启期 。” 唐 白居易 《晚起》诗:“ 荣公 三乐外,仍弄小男儿。”参见“ 荣启期 ”。
《漢語大詞典》:荣启期(榮啓期)
春秋 时隐士,传说曾行于 郕 之野,语 孔子 ,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见列子·天瑞,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中州集·兰泉先生张建引 金章宗 赐 张建 诗:“从今昼锦莲峯下,三乐休夸 荣启期 。”
《漢語大詞典》:充隐(充隱)
冒充的隐士。晋书·桓玄传:“ 玄 以歷代咸有肥遁之士,而己世独无,乃徵 皇甫謐 六世孙 希之 为著作,并给其资用,皆令让而不受,号曰高士。时人名为‘充隐’。”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隐说》:“他如 晋 皇甫希之 ,人称充隐, 梁 何点 人称通隐。”
分類:冒充隐士
《漢語大詞典》:灵宅(靈宅)
(1).隐士或修道者的住所。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禁山开祕宇,復户洁灵宅。”自注:“詔隶二十户免徭以奉洒扫。”云笈七籤卷一○四:“﹝太极真人 杜冲 ﹞闻 文始先生 登真,乃於兹灵宅栖玄学道。”
(2).兆域,墓地。 宋 苏辙 《东茔老翁井斋僧疏》:“右伏以先君太子太师,兆自 东山 ,躬卜灵宅。”
《漢語大詞典》:桑户
(1).即 子桑户 。又名 子桑伯子 。 鲁 人。古代的隐士。庄子·大宗师:“ 子桑户 死,未葬。 孔子 闻之,使 子贡 往待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返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2).鸟名。即桑扈。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未济》:“桑户窃脂,啄粟不宜,乱政无常,使心孔明。”原注:“桑户,鸟名,窃脂即桑扈也。”参见“ 桑扈 ”。
(3).桑枝编成的门。参见“ 桑户棬枢 ”、“ 桑户蓬枢 ”。
《國語辭典》:桑扈  拼音:sāng hù
1.动物名。雀形目鸣禽类。头黑色,嘴曲而厚,色黄,背腹皆淡灰褐色,翼紫黑。喜食果实及谷类。也称为「桑雇」。
2.古代隐士名。《楚辞。屈原。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羸行。」
3.传说是少昊时的官名。为主管农事的九扈之一,掌理奖励百姓耕作养蚕之事。汉。蔡邑〈独断上〉:「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
4.《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桑扈,刺幽王也。」或亦指颂美天子之诗。首章二句为:「交交桑扈,有莺其羽。」
《漢語大詞典》:岩野(巖野)
亦作“嵓野”。 傅岩 之野。语本书·说命上:“王庸作书以誥曰:‘以台正于四方,惟恐德弗类,兹故弗言。恭默思道,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説 筑 傅巖 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后用以指隐士所居之处或山野。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当今内自京师,外至巖野,宿师硕士,杰立相望。”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才之可以为公卿者,困於无补之学,而以此絀死於嵓野,盖十八九矣。”宋史·杨徽之传:“乃至周巖野以聘隐沦,盛科选以来才彦。” 清 唐甄 潜书·用贤:“二贤近在左右,人皆不知;其处於下位,沦於巖野者,又孰从而知之。”
《國語辭典》:樵隐(樵隱)  拼音:qiáo yǐn
1.樵夫与隐士。南朝宋。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2.隐于樵采的人。
分類:樵夫隐士
《國語辭典》:务光(務光)  拼音:wù guāng
人名。生卒年不详。相传为夏代的高士,汤克桀,将天下让给他,却不肯接受,负石自沉蓼水而匿。四百多年后再度出现,武丁想要用他为相,又不从,再度隐退。也作「牟光」、「瞀光」。
《國語辭典》:蒲车(蒲車)  拼音:pú chē
用蒲草包裹住车轮的车子,用以防止压伤草木。《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
《國語辭典》:蒲轮(蒲輪)  拼音:pú lún
古时迎聘贤士,以蒲草包裹车轮,使车子行走时减少颠簸,坐起来安稳舒适。《汉书。卷六。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徵鲁申公。」
《漢語大詞典》:通隐(通隱)
旷达的隐士。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戴逵 字 安道 ……性甚快畅,泰於娱生,好鼓琴,善属文,尤乐游燕,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梁书·处士传·何点:“ 点 虽不入城府,而遨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躡草屩,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 清 吴伟业 《陈徵君西佘山祠》诗:“通隐居城市,风流白石仙。”
分類:旷达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