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苦斋
书斋名。元末明初浙江隐士章溢建于匡山之巅。例如:苦斋者,名其室曰苦斋。——·刘基《苦斋记》
《漢語大詞典》:云外人(雲外人)
指山中隐士。 唐 李涉 《山中五无奈何》诗:“欲访云外人,都迷上山道。”
《漢語大詞典》:岳客
亦作“岳客”。 山中的隐士。 唐 周繇 《送江州薛尚书》诗:“郡斋多岳客,乡户半渔翁。”
分類:山中隐士
《漢語大詞典》:鹿帻(鹿幘)
鹿皮制成的头巾。多为隐士所戴。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身轻曳羽霞襟狭,髻耸峨烟鹿幘高。”新唐书·隐逸传·朱桃椎:“长史 竇轨 见之,遗以衣服、鹿幘、麂鞾,逼署乡正。”
《漢語大詞典》:四隐(四隱)
(1).旧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四种关系的人,此四者相互隐恶扬善,故称四隐。吕氏春秋·论人:“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 高诱 注:“四隐,相隐而扬长蔽短也。”一说指赖以凭依的四者。 陈奇猷 校释:“交友、故旧、邑里、门郭皆借以依凭者,故谓之‘四隐’。 高 注不洽。”按,依 陈 说,隐则读yìn。
(2).指 渔父 、 季主 、 楚老 、 孙登 四位隐士。晋书·谢万传:“﹝ 万 ﹞工言论,善属文,敍 渔父 、 屈原 、 季主 、 贾谊 、 楚老 、 龚胜 、 孙登 、 嵇康 四隐四显为《八贤论》。”参见“ 四显 ”。
《漢語大詞典》:四显(四顯)
指 战国 楚 屈原 , 西汉 贾谊 、 龚胜 , 三国 魏 嵇康 四位名士。晋书·谢万传:“﹝ 万 ﹞工言论,善属文,敍 渔父 、 屈原 、 季主 、 贾谊 、 楚老 、 龚胜 、 孙登 、 嵇康 四隐四显为《八贤论》。”
《漢語大詞典》:猿鹤羞(猿鶴羞)
谓隐士复出,愧违初志。 宋 陈与义 《遥碧轩作时欲赴召》诗:“丈夫已忍猿鹤羞,欲去且復斯须留。”
分類:隐士复出
《漢語大詞典》:环杖(環杖)
犹藜杖。隐士所持的手杖,杖柄环曲,故名。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斯自鹿巾之空负头上,环杖之自诬掌中。”
《漢語大詞典》:卞随(卞隨)
古隐士。相传 商 汤 将讨伐 夏桀 ,曾和 卞随 商量, 卞随 拒不回答。 汤 战胜 夏桀 后,要让天下给 卞随 , 卞随 认为受到污辱,自投 稠水 (一说 颍水 )而死。见《庄子·让王》《吕氏春秋·离俗》《荀子·成相》:“ 天乙汤 ,论举当,身让 卞随 举 牟光 。”《史记·伯夷列传》:“及 夏 之时,有 卞随 , 务光 者,此何以称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卞随 负石以投渊, 仲由 甘心以赴刃。”
《漢語大詞典》:霞襟
(1).道士的衣服;隐士的衣服。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身轻曳羽霞襟狭,髻耸峨烟鹿幘高。”
(2).美艳的衣服。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凝态掩霞襟,动象板声声,怨思难任。”
《漢語大詞典》:贤逸(賢逸)
德行高尚的隐士。 唐 李白 《赠卢徵君昆弟》诗:“明主访贤逸,云泉今已空。”
《漢語大詞典》:五彩衣(五綵衣)
五色彩衣。亦特指 春秋 时 楚国 隐士 老莱子 娱亲所穿的彩衣。 宋 苏舜钦 《老莱子》诗:“颯然双鬢白,尚服五綵衣。”参见“ 老莱衣 ”。
《漢語大詞典》:老莱衣(老萊衣)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清 赵翼 《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漢語大詞典》:鹤蜕(鶴蜕)
修道者羽化登仙时遗下的躯壳。比喻修道者或隐士的遗物。 朱祖谋 《倦寻芳·题吷盦藏大鹤山人词墨》词:“断铭鹤蜕,零楮蟫栖,芳卷谁理?”
《漢語大詞典》:东蒙客(東蒙客)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 老莱子 者, 楚 人也。当时世乱,逃世,耕於 蒙山 之阳……饮水食菽,垦山播种。”后因以“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 唐 高适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诗:“君为 东蒙 客,往来 东蒙 畔,云卧临 嶧 阳,山行穷 日观 。” 唐 杜甫 《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诗:“ 李侯 有佳句,往往似 阴鏗 。余亦 东蒙 客,怜君如弟兄。”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二:“停车佇想 东蒙 客,欲讨蓴羹兴已慵。”参见“ 东蒙 ”。
分類:处士隐士
《漢語大詞典》:东蒙(東蒙)
(1). 山东省 蒙山 的别称。因在 鲁 东,故名。论语·季氏:“夫 顓臾 ,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 杨伯峻 注:“ 东蒙 ,即 蒙山 。” 唐 高适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诗:“前临 少昊 墟,始觉 东蒙 长。”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妖氛雾起濛濛,濛濛,昏 岱岳 ,撼 东蒙 。”
(2). 陕西省 终南山 山峰名。 宋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猿啼月落青山空,旧隐梦寂思 东蒙 。”老学庵笔记卷九:“ 东蒙 盖 终南山 峰名…… 种明 《东蒙新居诗》亦云:‘登遍 终南 峰, 东蒙 最孤秀。’”
(3).道家指 东海 仙境中的山。云笈七籤卷十二:“高奔日月吾上道……驾歘接生宴 东蒙 。” 张君房 注:“ 东蒙 , 东海 仙境之山也。”
《漢語大詞典》:剡客
指 东晋 戴逵 。后泛指隐士。 唐 杨巨源 《奉酬端公春雪见寄》诗:“兴逸何妨寻 剡 客,唱高还肯寄 巴 人。”参见“ 剡溪船 ”。
分類:戴逵隐士
《漢語大詞典》:剡溪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剡溪船”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酤 新丰 醁,满载 剡溪 船。” 元 赵孟俯 《次韵王时观》:“欲説旧游浑似梦,何时重上 剡溪 船。”
《漢語大詞典》:烟萝子(煙蘿子)
亦作“烟萝子”。 相传为古代学仙得道者。亦泛指隐士。 宋 苏轼 《游张山人园》诗:“壁间一轴 烟萝子 ,盆里千枝锦被堆。”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 烟萝子 ﹞盖古之学仙得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