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渠眉
玉饰上的雕纹,凹陷者谓渠,隆起者谓眉。周礼·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郑玄 注:“渠眉,玉饰之沟瑑也。” 贾公彦 疏:“此六玉两头皆有孔,又於两孔之间为沟渠,於沟之两畔稍高为眉瑑。”
《漢語大詞典》:豸豸
兽脊隆起然后伸长貌。说文·豸部:“豸,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 段玉裁 注:“凡兽欲有所伺杀,则行步详寀,其脊若加长。豸豸然,长貌,文象其形也。” 清 宋育仁 《〈说文解字〉部首笺正》:“今观猫之捕鼠,蛇之螫人,皆先曲体,然后舒脊直向前,即豸豸之义也。”
《国语辞典》:耻丘(耻丘)  拼音:chǐ qiū
人体外生殖器上方隆起的部分,其上生有阴毛。
《国语辞典》:阴阜(阴阜)  拼音:yīn fù
女性外生殖器部分。为一圆形隆起,位于耻骨联合的上方,皮下脂肪发达。青春期间此处皮肤会有阴毛长出。
《國語辭典》:鼻梁  拼音:bí liáng
鼻的上端。自鼻根至鼻尖的部分。《儒林外史》第四回:「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岂弟君子。」也称为「鼻茎」。
《漢語大詞典》:犎牛
一种领肉隆起的野牛。亦名封牛、峰牛。尔雅·释畜“犦牛” 晋 郭璞 注:“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槖驼,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 交州 合浦 徐闻县 出此牛。”晋书·张骏传:“西域诸国献汗血马、火浣布、犎牛、孔雀、巨象及诸珍异二百餘品。”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四:“汉书·西域传有犎牛。 邓展 曰:‘脊上有肉鞍如橐驼。’” 清 龚自珍 《论京北可居状》:“如夹山而居山之坳,纵可四百丈,横四之一,可以牧牛、羊、犎牛。”一说即单峰驼。
分類:隆起野牛
《漢語大詞典》:贯额(貫額)
贯顶。星相家称前额中央至于头顶的骨骼隆起为伏犀贯额,是贵者之相。 宋 陆游 《送襄阳郑帅唐老》诗:“ 郑侯 骨相非復常,伏犀贯额面正方;声名赫奕动天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漢語大詞典》:隆穷(隆窮)
高耸貌;隆起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低卬夭蟜裾以骄驁兮,詘折隆穷躩以连卷。” 王先谦 补注:“隆穷,即隆穹,盖詘折而隆起之状。”
《漢語大詞典》:穹形
向上隆起的半球体。例如:那一段路略呈穹形。
《漢語大詞典》:玉枕骨
人脑后隆起之骨。即枕骨。 宋 陶谷 清异录·陈设:“ 卢文纪 有玉枕骨,故凡枕之坚实者,悉不可用。”
《漢語大詞典》:灶栏(竈欄)
灶上搁镬子的隆起部分。状如井栏,故称。《三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他一跳坐在灶栏上,拿一个木杓兜起来,只﹝顾﹞吃。”
《國語辭典》:造山运动(造山運動)  拼音:zào shān yùn dòng
地壳的结构因为板块运动而有剧烈变化,这种作用产生岩石高度变形的带状区域,称为造山带。一般涉及大区域的地质作用时,统称「造山运动」。
《漢語大詞典》:窄窄弓弓
形容旧时妇女因缠足而足型纤小、足背隆起的样子。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二折:“我看了这一隻绣鞋儿,端端正正,窄窄弓弓。”
《國語辭典》:窄弓弓  拼音:zhǎi gōng gōng
形容旧时女子因裹脚而足形纤小、足背隆起的样子,或指女子玲珑纤巧的小脚。《董西厢》卷五:「窄弓弓罗袜儿翻,红馥馥地花心,我可曾惯?」元。仇州判〈阳春曲。和酸斋金莲〉曲:「窄弓弓怕立苍苔冷,小颗颗宜踏软地儿行。」也作「窄窄弓弓」。
《國語辭典》:腿肚子  拼音:tuǐ dù zi
小腿后面由腓肠肌形成的隆起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