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却略(卻略)  拼音:què lüè
稍微向后退。《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十二。汉。无名氏。陇西行》:「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国语辞典》:土堆  拼音:tǔ duī
隆起微高成堆的土地。如:「孩子们在土堆上玩耍。」
《漢語大詞典》:木瘿(木癭)
树木外部隆起的瘤状物。可因其天然形状,雕刻成用具或工艺品。 宋 陆游 《夏日》诗之三:“竹根断作枕云眠,木癭刳成贮酒樽。”
《漢語大詞典》:白坟(白墳)
色白而隆起。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分類:色白隆起
《漢語大詞典》:匿犀
谓额上之骨隆起,隐于发内。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李贤 注:“鼎角者,顶有骨如鼎足也。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髮际隐起也。”
分類:隆起
《國語辭典》:结喉(結喉)  拼音:jié hóu
男性在青春期后,于颈部前面,由喉部甲状软骨所构成的隆起物。也称为「喉结」。
《漢語大詞典》:珠衡
谓人眉间骨隆起如连珠,古人以为帝王圣贤之相。《孝经援神契》:“ 伏羲 大目山準,日角而连珠衡。” 宋均 注:“珠衡,衡中有骨,表如连珠,象玉衡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握图秉鉞,将在御天;玉胜珠衡,先彰元后。” 隋 薛道衡 《老氏碑》:“珠衡日角,天表冠於百王;明镜衢罇,圣德会於千祀。”
《国语辞典》:海台(海台)  拼音:hǎi tái
海底隆起的高地。高约二百公尺以上,两侧较陡,顶部宽广平坦,类似于陆地的高原。
《漢語大詞典》:封垤
坟状隆起的小土堆。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蚁:“﹝蚁﹞壅土成封,曰蚁封,以及蚁垤、蚁塿、蚁冢,状其如封、垤、塿、冢也。” 元 柳贯 《谢无疑将归延平留诗为别次韵》:“微哉一封垤,欲等 嵩 华 看。” 清 吴伟业 《鲞鹤》诗:“雪比撒盐堆劲翮,蚁旋封垤附专车。”
《漢語大詞典》:肉髻
梵语嗢瑟尼沙的意译。 释迦牟尼 头顶有肉团隆起如髻,故称。为佛三十二相中的顶髻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上作如来经行之像,像形杰异,威严肃然,肉髻之上特出髾髮,灵相无隐,神鉴有徵。”
《漢語大詞典》:横突
横向隆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由 沙坪 而南一里许,西山之支,又横突而东,是为 龙首关 ,盖 点苍山 北界之第一峯也。”
分類:横向隆起
《漢語大詞典》:渊角(淵角)
即月角。额骨右边隆起,旧时星相家谓为圣贤之相。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况乃渊角殊祥,山庭异表。” 李善 注引《论语撰考谶》:“ 颜回 有角额似月形。渊水也,月是水积,故名渊。”
《漢語大詞典》:斗胸
胸部隆起如斗状。相传 大禹 出生时,胸有玉斗。见帝王世纪。后因以“斗胸”为圣君之象。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张守节 正义引河图:“帝 刘季 口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长七尺八寸。”
《漢語大詞典》:文鲂(文魴)
鱼名。体形似鳊鱼,银灰色,背部特别隆起。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弱湍驰文魴,闲谷矫鸣鸥。”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六:“娉娉弱絮堕,圉圉文魴驰。”
《漢語大詞典》:鱼际(魚際)
(1).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拇指)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素问·气府论》:“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2).特指手部鱼际。灵枢经·本输:“鱼际者,手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