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陟阜
峻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后逼陟阜,前临大河,左右无路。”
分類:峻岭
《漢語大詞典》:陟健
谓峻拔清健。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沈詹事 七言律,高华胜於 宋员外 。 宋 虽微少,亦见一斑,歌行觉自陟健。”
分類:峻拔
《漢語大詞典》:陟里
即陟釐。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 南越 所献。后人言‘陟里’,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邪侧,因以为名。” 齐治平 校注:“《广记》二三一作‘ 汉 言陟釐,陟釐与侧理相乱’。”参见“ 陟釐 ”。
分類:治平
《漢語大詞典》:陟躐
获取。躐,通“ 擸 ”。 陕魔 《兴办西北实业要论》第一章:“即远适异国,为吸集新学术而来之学人中,或不免以陟躐功名之念,为取径 终南 计,摭拾数自法律学,且曰犹太学者工艺虽巧,适以供他建筑使用。”
分類:获取
《漢語大詞典》:跋陟
攀登;行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余每读《琴操》,见琴慎相和,《雅歌録》云:饮马长城窟。及其跋陟斯途,远怀古事,始知信矣。”明史·王骥传:“每军负米六斗,跋陟山谷。” 郭沫若 《文艺论集·雅言与自力》:“但是不怕纵有多么峻险的危峰,我们总可以寻出一种路径,用自己的脚跋陟。”
分類:攀登行走
《漢語大詞典》:乔陟(喬陟)
重迭的山岭。列子·汤问:“四方悉平,周以乔陟。”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尔雅云:乔,高曲也。又云:山三袭,陟。 郭璞 云,重陇也。”
分類:重迭山岭
《漢語大詞典》:搴陟
提衣涉水。 唐 皇甫冉 《渡汝水向太和山》诗:“落日事搴陟,西南投一峯。”
分類:衣涉涉水
《韵府拾遗 职韵》:褰陟
梁武帝诗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
《漢語大詞典》:隮陟
升登。 唐 吴筠 《晚到湖口见庐山呈诸故人》诗:“旅泊将休暇,归心已隮陟。”
分類:升登
《漢語大詞典》:践陟(踐陟)
升登;攀登。魏书·崔光传:“圣躬玉趾,非所践陟。” 明 汤显祖 《岭外初归读王恒叔点苍山寄示五岳游欣然成韵》:“云霞践陟君能勇,碑版穷搜子亦贪。”
分類:升登攀登
《漢語大詞典》:逾陟
谓翻越山冈。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又东一里,逾陟冈阜,忽有溪自西北注东南。”
分類:翻越山冈
《國語辭典》:陟罚臧否(陟罰臧否)  拼音:zhì fá zāng pǐ
奖励好人,惩罚坏人。《文选。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分類:赏罚褒贬
《漢語大詞典》:陟厘纸(陟釐紙)
纸名。用陟釐制成。即苔纸,也称侧理纸。 元 顾瑛 《巫峡云涛石屏志》诗:“ 谢 家緑玉屏,不琢龟甲形。方若陟釐纸,粉縹带苔青。”
《漢語大詞典》:陟踵
攀登,升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石隥西陛,陟踵脩上五里餘,崿路中断四五丈,中以木为偏桥,劣得通行,亦言故有偏桥之名矣。”
分類:攀登
《分类字锦》:载陟青坛(载陟青坛)
宋太宗制振前王之阙典修耕籍之盛仪载陟青坛肃事接神之礼躬推黑耜用恢敦本之风
分类: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