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局定
限制;固定。张子语录·后录下:“人便是被一个气质局定,变得些子了又更有些子。”朱子语类卷六五:“天地间道理有局定底,有流行底。”
分類:限制固定
《漢語大詞典》:禁限
(1).限制。荀子·彊国:“夫义者,所以禁限人之为恶与姦者也。”
(2).指禁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一般说来, 唐 对内附人迁居内地,是不设什么禁限的。”
《國語辭典》:拘禁  拼音:jū jìn
1.拘捕监禁。《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自此稍得其夫妇相顾,颇缓拘禁。」《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将我打一顿毒棒,拘禁在监。」
2.拘束管制。元。乔吉〈小桃红。日高犹自睡沉沉〉曲:「不成闲愁厮拘禁,恋香衾。」也作「拘管」。
《漢語大詞典》:限止
(1).阻难;约束。释名·释天:“艮,限也。时未可听物生,限止之也。” 王先谦 疏证补:“ 高诱 注《秦策》云:‘限,难也。’直以难训限,与此限止义合。” 沈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可是到后来机会委屈了他,环境限止了他。”
(2).限制;止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回纥 统治者竟把两府看作附庸,无限止地征收赋税。”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但是大势所趋,它的进攻是有一定限度的……无限止地吞灭 中国 是不可能的。”
《漢語大詞典》:围范(圍範)
(1).模仿,仿效。后汉书·张衡传:“推其围范两仪,天地无所藴其灵;运情机物,有生不能参其智。”
(2).犹范围;框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惟不防微杜渐,不觉入其围范。”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文章是件有定评的公器,所谓‘羽檄飞书用 枚皐 ,高文典册用 相如 ’,怎好拿着天下的才情,就自己的围范?”
(3).约束;限制。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围范久则难寻其罅漏,而遂为所局耳。” 胡适 《四论问题与主义》:“因为一种主张,到了成为主义的地步,自然在思想界、学术界发生一种无形的影响,围范许多人的心思,变化许多人的言论行为,改换许多制度风俗的性质。”
《漢語大詞典》:齐限(齊限)
(1).终极;极限。列子·汤问:“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 终北 ,不知际畔之所齐限。”
(2).限制。晋书·外戚传·羊琇:“ 琇 性豪侈,费用无復齐限。”
《國語辭典》:剋核  拼音:kè hé
苛责、逼迫。《庄子。人间世》:「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
分類:限制逼迫
《國語辭典》:无限(無限)  拼音:wú xiàn
无穷尽。《三国演义》第八回:「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红楼梦》第五四回:「众人听了,都知道他素日善说笑话,最是他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谈。」
《國語辭典》:自由  拼音:zì yóu
1.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或限制。《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适间听谏议表章,数朕失德,此章一出,中外咸知,一举一动,天子不得自由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是父母在,不敢自由。」
2.指在《宪法》上或法律保障不受国家或他人干涉的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
《國語辭典》:无方(無方)  拼音:wú fāng
1.无定例、无定规。《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无犯,左右就养无方。」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
2.无定类、无一定的方向。《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金史。卷五一。选举志一》:「前代立贤无方,如版筑之士、鼓刀之叟,垂光简策者不可胜举。」
3.无限、无极。《庄子。天运》:「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
4.不得法。《谷梁传。昭公十九年》:「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
《國語辭典》:有限  拼音:yǒu xiàn
为数不多。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散有限之微财,供无期之久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以后晓得家业有限,看见别人经商图利的,时常获利几倍,便也思量做些生意。」
《國語辭典》:禁止  拼音:jìn zhǐ
1.制止、不许。《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辂自幼便喜仰视星辰,夜不能寐。父母不能禁止。」
2.拘禁在一定地方,管制其行动出入。《北齐书。卷二○。慕容绍宗传》:「便禁止绍宗,数日方释。」《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景闻之大怒,送小庄严寺禁止,不听出入。」
《漢語大詞典》:禁止令行
同“ 令行禁止 ”。 谓施禁则止,出令则行。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於庙堂。”
《國語辭典》:局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2.空间狭小。三国。魏。阮籍〈元父赋〉:「故其城郭,卑小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3.不安适的样子。《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假公子在席上自觉局促,本是能饮的,只推量窄,夫人也不强他。」也作「局促」、「跼促」。
4.短促。《北史。卷四五。夏侯道迁传》:「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后间耳。」
《國語辭典》:局促(侷促)  拼音:jú cù
1.形容器量狭小。如:「你这样心胸局促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也作「局促」、「跼促」。
2.形容空间狭小。如:「这房间太局促,能不能换一间大一点的?」也作「局促」、「跼促」。
3.形容不安适的样子。如:「他鲜少上台说话,难免感到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國語辭典》:跼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2.空间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3.不安适的样子。也作「局促」、「局促」。
《漢語大詞典》:迫于
受到某种压力或限制。例如:迫于贫困,不得不住在别人家里。
《國語辭典》:不拘  拼音:bù jū
1.不必拘守。如:「此次作文比赛,文白不拘。」晋。干宝 晋纪总论:「而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
2.不论、不管、无论。《金瓶梅》第四○回:「有钱老婆嘴光,无时孩子乱叫,不拘谁家衣裳,且交印铺睡觉。」《红楼梦》第四三回:「我想,往年不拘谁作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个也俗了,也觉很生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