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3,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中际
际止
津际
缝际
贵际
鹏际
热际
百际
根际
脑际
九际
形际
赏际
国际歌
六际
《漢語大詞典》:中际(中際)
佛家以前际、中际、后际为三际,犹言三世。中际即现在世。持世经卷二:“诸行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无有住时,诸行念念生灭。” 唐 刘禹锡 《送鸿举师游江南引》:“乃至一謦欬,一弹指,中际皆具,何必求三生以异身邪?”参见“ 三世 ”。
《國語辭典》:三世  拼音:sān shì
1.公羊学家解释春秋分三世:所见之世,己与父时事;所闻之世,王父时事;所传闻之世,高曾祖时事。见《公羊传。隐公元年》汉。何休。解诂。后康有为大同书据此提出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
2.祖孙三代。《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三年。《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
4.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大智度论》卷一:「佛念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法皆度众生为说法,我亦应尔。」
《漢語大詞典》:际止(際止)
边际;止境。 宋 沈辽 《花药山法堂碑》:“诸上善人,欲闻我法者,当是之时,如海之会,如云之合,无有际止,然后法有堂焉。”
分類:边际止境
《漢語大詞典》:津际(津際)
涯际;边际。 南朝 梁 江淹 《遣大使巡诏》:“﹝朕﹞思所以关访治蠹,询求民瘼。才寡务殷,若无津际。”际,一本作“ 漈 ”。
分類:涯际边际
《漢語大詞典》:缝际(縫際)
缝合之处;缝隙之处。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襠,自以为得绳墨也。” 萧红 《桥》:“﹝她﹞从门槛下面的缝际看进去,大白狗还睡在那里。”
分類:缝合缝隙
《漢語大詞典》:贵际(貴際)
贵在交际。庄子·徐无鬼:“礼教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贵际。” 郭庆藩 集释:“家世父曰:‘贵际,谓相与交际。仁义之用,行乎交际之间者也。’” 宋 刘攽 《回谢诸先辈启》:“伏仁义者贵际,先名实者为人。”
分類:交际
《骈字类编》:鹏际(鹏际)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漢語大詞典》:热际(熱際)
谓盛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那兰陀寺 僧食堂中,热际有巨蝇数万至,僧上堂时,悉自飞集于庭树。”
分類:盛暑六月
《漢語大詞典》:百际(百際)
犹百端。极言思绪多。《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五》:“内心百际起,外形空殷勤。”
分類:思绪
《漢語大詞典》:根际(根際)
犹根据。 蔡元培 《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中外记者招待会的致词》:“然人的罪过,在犯罪学家归之于生理的缺陷,在社会主义上归之于社会的因缘,即在罚当其罪的根际上,本尚有考虑的馀地。”
分類:根据
《國語辭典》:脑际(腦際)  拼音:nǎo jì
脑海。如:「她甜美的歌声,一直在我脑际回旋。」
分類:脑子里边
《骈字类编》:九际(九际)
明一统志九际山在处州府龙泉县南三十里有水分九潭龙常居之甚灵异瀑水自岩顶飞悬如帘
《漢語大詞典》:形际(形際)
形表。指举止行为。《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因微而入,缘形而出,意所狎信,不復猜觉。此宜圣智所当早闻,外以经意,则形际自见。”
分類:举止
《漢語大詞典》:赏际(賞際)
欣赏的趣味相投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 晋 末篇章,依希其旨,始有赏际奇至之言,终无抚叩酬即之语。” 周振甫 注:“赏际,欣赏的际会,欣赏的遇合,意见一致。”
《國語辭典》:国际歌(國際歌)  拼音:guó jì gē
歌名,原曲名为法语L'Internationale。社会党或共产党的著名歌曲,称赞共产主义理想和巴黎公社成员的革命气概。曾为苏联的国歌,现仍为某些社会党或共产党的非正式的党歌。由法国人鲍狄埃(Eugène Pottier)在西元1871年作词,狄盖特(Pierre De Geyter)于1888年谱曲。被译成多国语言广为传唱。
《漢語大詞典》:六际(六際)
犹六合。鹖冠子·能天:“截六际而不绞,观乎孰莫,听乎无罔,极乎无係,论乎窈冥,湛不乱纷,故能絶尘埃而立乎太清。” 陆佃 解:“六际,六合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有方分者,则有上下四极,是为六际。”参见“ 六合 ”。
分類:六合
《國語辭典》:六合  拼音:liù hé
1.上下和东南西北。《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后指天地、宇宙或天下、人世间。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若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南北朝。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为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2.阴阳家以月建和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南齐书。卷九。礼志上》:「五行说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