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2,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附舆
时附
参附
附党
附疏
附中
附依
附膻
附葭
投附
缘附
结附
附卷
附灵
附民
《漢語大詞典》:附舆(附輿)
扶着车舆。指驾车。附,通“ 拊 ”。《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王良 执靶, 韩哀 附舆,纵骋驰騖,忽如影靡。” 李善 注引世本:“ 韩哀侯 作御也。”
分類:车舆驾车
《韵府拾遗 遇韵》:时附(时附)
曾巩祭张唐公文维帝时咨维士时附
分类:时附
《漢語大詞典》:参附(參附)
犹依附。北史·恩幸传·韩凤:“ 凤 母 鲜于 , 段孝言 之从母子姊也,为此偏相参附,奏遣监造 晋阳宫 。”
分類:依附
《漢語大詞典》:附党(附黨)
阿附,偏私。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夫水者执法司寇也,执法附党不平,依法刑人,则司营诛之。”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且传闻不同,善恶随人所见。甚者附党,憎爱不同。” 明 徐渭 《〈逃禅集〉序》:“而今之詆佛者……则又阴取其精微之説以自用,而阳暴其闕漏,以附党於中正,谓佛遗人伦非常道,将以变天下为可忧。”
分類:阿附偏私
《漢語大詞典》:附疏
使疏远者亲附。《汉书·梁平王刘襄传》:“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
分類:疏远亲附
《國語辭典》:附中  拼音:fù zhōng
附属中学的简称。如:「政大附中」。
分類:附属中学
《漢語大詞典》:附依
(1).依据。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明帝 於是拜 渊 大司马”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 鬷弘 ﹞口论速捷,辩而不俗,附依典誥,若出胸臆。”
(2).依附。 清 李渔 《巧团圆·议赘》:“虽非宗裔姓相同,何难附依况伊行。”
分類:依附依据
《漢語大詞典》:附膻
比喻依附恶势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不是做人太狠,功名之会,最用附羶,势利之场,犹如骑虎。”
《漢語大詞典》:附葭
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后因以“附葭”喻攀附戚谊。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寄张使君》诗:“慕友慙连璧,言姻喜附葭。”
分類:攀附
《國語辭典》:投附  拼音:tóu fù
投顺归附。如:「敌人纷纷来投附。」
分類:归附
《漢語大詞典》:缘附(緣附)
攀附;依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其侧石隙一缕,草木缘附,可以着足,遂随之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经无量劫无量年百千万之火爆……而后草木鸟兽生焉,人於是得缘附而居焉,食焉。” 邹鲁 《中国同盟会》八:“凡此十者,皆犖犖大端,人所共见。其他苛细及缘附而生者,尚不悉计。”
分類:攀附依附
《漢語大詞典》:结附(結附)
勾结依附。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素与 王弘 善,时被遇方深, 道济 弥相结附。”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昨为 唐介 显涉结附,合行降黜,亦虑言路或阻,寻与除迁。”
分類:勾结依附
《漢語大詞典》:附卷
讼词中附发的案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批阅》:“被告诉词,及后有禀单,俱发该承附卷併审。”
分類:中附案卷
《漢語大詞典》:附灵(附靈)
灵魂附体。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三:“他们快要开拔到前方去,觉得最高的权威附灵在自己身上,什么东西都不在眼里。只要高兴提起脚来踩,都可以踩做泥团踩做粉。”
分類:灵魂附体
《漢語大詞典》:附民
使百姓亲附。荀子·议兵:“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焉。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分類:百姓亲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