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阻难(阻難)  拼音:zǔ nán
1.阻挠、留难。如:「藉故阻难」。
2.道路艰险难行。《六韬。卷六。犬韬。武锋》:「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國語辭典》:岩阻(巖阻)  拼音:yán zǔ
崎岖险阻。《新唐书。卷九二。苑君璋传》:「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三国演义》第三八回:「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
分類:险阻
《國語辭典》:乖阻  拼音:guāi zǔ
乖离隔阂。《书经。康诰》唐。孔颖达。正义:「以此言贼杀他人,罪小于骨肉相乖阻。」
分類:乖违隔绝
《國語辭典》:阻塞  拼音:zǔ sè
有障碍而无法畅通。如:「交通阻塞」。《福惠全书。卷八。钱谷部。漕项收兑》:「催攒远离口岸,不得阻塞河路。」《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无数粮船,阻塞住河路,自青年铺直到灵口,水泄不通。」
《漢語大詞典》:阻越
阻隔。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伏念更移岁序,阻越道途,音尘莫及於宾阶,书问不通於记室。” 清 黄景仁 《得稚存渊如书却寄》诗:“河关阻越两年别,展翰披缄转愁絶。”
分類:阻隔
《骈字类编》:中阻
宋书孝武帝纪朕弱年操制出牧司雍承政宣风荐历年纪国步中阻治戎江甸难夷情义实系于怀
分类:中阻
《漢語大詞典》:积阻(積阻)
谓山峦连绵成阻。 唐 卢纶 《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诗:“白云消散尽, 陇 塞儼然秋。积阻 关 河 固,绵联烽戍稠。”
《骈字类编》:地阻
明 张宪 临安军前 地阻东南乡信远,天昏西北阵云高。
《漢語大詞典》:依阻
凭借;仗恃。汉书·王莽传下:“ 荆 扬 之民率依阻山泽,以渔采为业。”后汉书·蔡邕传下:“续以 永乐门 史 霍玉 依阻城社,又为姦邪。”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上曰:‘ 獠 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
分類:凭借仗恃
《國語辭典》:负阻(負阻)  拼音:fù zǔ
依恃屏障。《文选。张衡。东京赋》:「秦负阻于二关,卒开项而受沛。」《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國語辭典》:阻隘  拼音:zǔ ài
险恶而多障碍的形势。《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马陵道陜,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分類:险要要之
《漢語大詞典》:阻固
(1).险要和坚固的防御工事。周礼·夏官·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左传·文公十二年“ 秦 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 唐 孔颖达 疏:“高其垒以为军之阻固。”
(2).险要和坚固。 明 陈子龙 《步出夏门行·土不同》:“气劲土深,山川阻固。”
《漢語大詞典》:暌阻
阻隔;分离。 唐 喻凫 《送武瑴之邠宁》诗:“悠然一暌阻,山叠虏云重。” 唐 无可 《晚秋酬姚合见寄》诗:“萧条人外寺,暌阻又经年。” 宋 秦观 《夜游宫》词:“况是伤心绪,念个人又成暌阻。”
分類:阻隔分离
《漢語大詞典》:峻阻
亦作“ 峻岨 ”。 险阻。 汉 刘歆 《甘泉宫赋》:“高峦峻阻,临洮广衍。” 晋 左思 《蜀都赋》:“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岨塍埒 长城 ,豁险吞若巨防。”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之一:“此山多灵异,峻岨实非恒。” 清 吴敏树 《杂说》:“然余所过阪非峻阻,雨骤未泞,而驘以死拒不行。”
分類:险阻
《漢語大詞典》:睽阻
离别阻隔。 宋 叶适 《祭高知录文》:“我婿门下,奔走睽阻;今焉长辞,来对清酤。”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下》:“而文报之往返,犹脉络之贯通也,不有邮政以联之,则跬步之间,无殊千里,偶有睽阻,声息不通。”
分類:离别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