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酵素毒  拼音:xiào sù dú
某些化学物质能阻碍抑制特定酵素的活动性,而导致因酵素失效,引发不正常新陈代谢,甚至可能引起中毒现象而至死亡。此种化学物质称为「酵素毒」。如有机磷农药、氰化物等。也称为「酶毒剂」。
《国语辞典》:无力感(无力感)  拼音:wú lì gǎn
心里的愿望,因受阻碍或能力才干不能全然发挥,所产生的挫折感。如:「有关单位不能相互主动配合,使我处理此事时充满了无力感。」
《國語辭典》:辅音(輔音)  拼音:fǔ yīn
对元音而言,发音时气流受阻者称为辅音,国音字母中之ㄅ、ㄆ、ㄇ、ㄈ等均属之。也称为「声母」、「子音」。
《國語辭典》:独往独来(獨往獨來)  拼音:dú wǎng dú lái
1.游行无碍。比喻性行无所依傍。《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2.独自一人,不与人同伙。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静闻檐滴元雨语,倒挂水牙未怕晴,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也作「独来独往」。
《國語辭典》:发音部位(發音部位)  拼音:fā yīn bù wèi
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就是发音部位。如ㄅ、ㄆ、ㄇ等发音部位是双唇,故称为「双唇音」。发音部位通常包括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等。
《國語辭典》:发音方法(發音方法)  拼音:fā yīn fāng fǎ
发辅音时,构成阻碍和破除阻碍的方式。通常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等发音方法。
《漢語大詞典》:羁碍(羈礙)
羁绊阻碍。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况今 秦 梁 千里,兵势无常,遥为规划,未必合宜。彼违命则失君威,从命则害军事,进退羈碍,难以成功。” 胡三省 注:“羈碍者,盖谓欲进,则有所羈而不得进;欲退,则有所碍而不得退也。”
分類:羁绊阻碍
《國語辭典》:过不去(過不去)  拼音:guò bù qù
1.有所阻碍而无法通行。如:「十字路口发生车祸,阻塞道路,车辆都过不去。」
2.为难、刁难。《红楼梦》第八三回:「他句句劝你,你却句句怄他。你有什么过不去,不要寻他,勒死我倒也是稀松的。」
3.歉疚、抱歉。《红楼梦》第六七回:「黛玉见宝玉如此,自己心里倒过不去。」
《國語辭典》:横生枝节(橫生枝節)  拼音:héng shēng zhī jié
原指树木旁生许多枝节。后比喻主要问题尚未解决,却又意外引来一些其他问题。《清史稿。卷四四二。周德润传》:「商可通,兵可撤,犹谓守约非背约也。五条外横生枝节,若犹迁就,其何能国?」
《漢語大詞典》:鬯碍(鬯礙)
畅通和阻碍。鬯,通“ 畅 ”。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不知以水势测之,而地势之高下见矣,而水之鬯碍亦见矣。”
《國語辭典》:挡路(擋路)  拼音:dǎng lù
阻碍通道。如:「我有急事要办,请你别挡路好吗?」
《國語辭典》:跌脚绊手(跌腳絆手)  拼音:dié jiǎo bàn shǒu
吴语。形容受到阻碍牵制的样子。《孽海花》第二八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祇觉得面前跌脚绊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分類:阻碍牵制
《漢語大詞典》:电抗
电感或电容在电路中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國語辭典》:电阻(電阻)  拼音:diàn zǔ
电流流过物质时所受到的阻力。单位为欧姆。
《漢語大詞典》:持掣
犹掣肘,阻碍。新唐书·韦云起传:“时僕射 竇轨 数奏生 獠 反,冀得集兵以威众, 云起 数持掣, 轨 宣言 云起 通贼营私,由是始隙。”
分類:掣肘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