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小康社会(小康社会)  拼音:xiǎo kāng shè huì
在社会建设到达大同理想之前的阶段。小康社会的经济制度是「货力为己」,社会制度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政治制度是「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见《礼记。礼运》。
《国语辞典》:中年时期(中年时期)  拼音:zhōng nián shí qí
心理学上指人四十至六十岁阶段。为人生发展八大阶段之一。多数人在此一时期获得最高的职位、最多的收入。但相对的,此一时期的生理衰退历程亦相当明显。
《国语辞典》:渔猎时代(渔猎时代)  拼音:yú liè shí dài
经济史上的一个阶段。居畜牧时期之前。此时人类发明网罟弓矢,取鱼介禽兽等为食料。
《国语辞典》:成年期  拼音:chéng nián qí
成年期包括成年前期(泛指十九至四十五岁)、成年中期(泛指四十五至六十岁)与成年后期(泛指六十岁以后)三个阶段,此时身心发展较为成熟,人格渐次定型,社会对其亦有较高的期望。
《国语辞典》:成熟期  拼音:chéng shú qí
成长发育到成熟阶段。
《国语辞典》:成丁礼(成丁礼)  拼音:chéng dīng lǐ
旧时少年迈入成年阶段时举行的仪式。仪式中通常会对少年的智力及体力进行考验,以通过考验做为进入成年的象徵。
《国语辞典》:复苏期(复苏期)  拼音:fù sū qí
为经济景气循环的四阶段之一。当经济景气跌至谷底后,由于投资诱因的产生,有效需求的增加,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扩张的阶段。
分类:经济阶段
《漢語大詞典》:左倾机会主义(左傾機會主義)
机会主义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可能性,不注意斗争策略,堕入空想和盲动。
《漢語大詞典》:自在阶级(自在階級)
指处在自发斗争阶段的无产阶级。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觉悟到把资本家当作一个阶级来反对,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阶级和独立的政治力量,还不了解自己的历史任务,因而也没有认识到整个资产阶级是它的敌对阶级。
《漢語大詞典》:自由下落
一个物体不受任何约束地从空中下落(如不用降落伞的下落)
跳伞降落中,在伞未张以前的下落阶段
在引力场中无约束的运动状态(如火箭在发动机关闭以后的飞行状态)
《漢語大詞典》:自为阶级(自爲階級)
指进入自觉斗争阶段的无产阶级。 毛泽东 《实践论》:“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第二个时期--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 马克思 、 恩格斯 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
《国语辞典》:段考  拼音:duàn kǎo
学期中阶段性的测验。如月考、期中考。
《国语辞典》:除阻  拼音:chú zǔ
子音发音过程最后的阶段。成阻、持阻后,将发音器官所形成的阻碍排除,恢复原来的静止状态,或转成下一语音的发音状态。如念d时,舌尖离开齿背,发p时,双唇被气流冲开等。
《国语辞典》:必经之路(必经之路)  拼音:bì jīng zhī lù
1.欲往目的地,一定要经过的路。如:「这是往澄清湖必经之路。」
2.欲达某种目的,一定要经历的阶段。如:「高三这一年固然辛苦,但这是通往大学之门的必经之路啊!」
《国语辞典》:不夺农时(不夺农时)  拼音:bù duó nóng shí
不耽误农事生产的各个阶段。《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也作「不违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