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峰阴(峰阴)
唐 杜甫 秋兴八首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漢語大詞典》:幽阴(幽陰)
(1).阴静;幽深。《礼记·郊特牲》:“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 孔颖达 疏:“幽,深也。欲使其妇深思阴静之义,以修妇道。”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 巫山 幽阴地,神女艷阳年。”
(2).阴暗。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锁院赐酒及烛》:“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方知覆育长。”
(3).指阴间。《旧唐书·崔彦昭传》:“尔其坚持正直,允执规程,但畏幽阴,必归公当。”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幽阴之气,钟於北方,人之所终归,鬼之所藏也。”
(4).用以指阴魂。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或幽阴尚滞,涣泽未霑;或嗣续已无,奠羞多闕。” 宋 苏轼 《孔毅甫妻挽词》:“幽阴栖房櫳,芳泽在巾袂。”
(2).阴暗。 宋 苏辙 《次韵子瞻锁院赐酒及烛》:“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方知覆育长。”
(3).指阴间。《旧唐书·崔彦昭传》:“尔其坚持正直,允执规程,但畏幽阴,必归公当。”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幽阴之气,钟於北方,人之所终归,鬼之所藏也。”
(4).用以指阴魂。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金箓斋词》:“或幽阴尚滞,涣泽未霑;或嗣续已无,奠羞多闕。” 宋 苏轼 《孔毅甫妻挽词》:“幽阴栖房櫳,芳泽在巾袂。”
《骈字类编》:阴转(阴转)
刘禹锡 夔州始兴寺移铁像记中枢外脉阴转阳动 陆游诗 熟睡觉来閒隐几,庭楸阴转乳鸦啼。
《國語辭典》:岁阴(歲陰) 拼音:suì yīn
1.古代配合天干、地支以纪年。其中十二地支称为「岁阴」。《史记。卷二六。历书》唐。司马贞。索隐:「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2.太岁。《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
3.岁暮、年终。唐。太宗〈除夜〉诗:「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2.太岁。《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
3.岁暮、年终。唐。太宗〈除夜〉诗:「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國語辭典》:太岁(太歲) 拼音:tài suì
1.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所假定的岁星。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并分别予以命名,而岁星(即木星)由西向东绕日运行,正好十二年一周,因此古人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为岁名,但岁星的运行方向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为避免不便,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与真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假岁星,称之为「太岁」。
2.术数用语。指太岁之神,命学上以太岁为百神之主,尊贵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兴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汉。王𠘺《论衡。难岁》:「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也称为「青龙」。
3.比喻凶恶的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水浒传》第二六回:「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
2.术数用语。指太岁之神,命学上以太岁为百神之主,尊贵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兴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汉。王𠘺《论衡。难岁》:「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也称为「青龙」。
3.比喻凶恶的人。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水浒传》第二六回:「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
《骈字类编》:地阴(地阴)
易系辞疏:见地卑下。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数八。疏:天阳地阴,阳数奇,阴数耦。 吴志步骘传:嘉禾六年五月十四日,赤乌二年正月一日,及二十七日,地皆震动。地阴类臣之象,阴气盛故动,臣下专政之故也。
分类:地阴
《骈字类编》:阴县(阴县)
宋书州郡志:阴县令,汉旧县,属南阳。水经:沔水又东径龙巢山下,又东南径涉都县东北,又东南过酂县之西南,又南径榖城东,又南过阴县之西。
《骈字类编》:阴薄(阴薄)
齐书五行志:见阴胁下。
《漢語大詞典》:凝阴(凝陰)
(1).指阴云。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视曾云之崔巍,聆悲飊之掩屑。弥昼夜以滞淫,怨凝阴之方结。望新晴於落日,起明光於躋月。” 唐 张说 《入海》诗之一:“乘桴入南海,海旷不可临。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阴。” 宋 苏辙 《贺雪御筵谢状》之二:“伏以近自频年,每愆时雪。圣心勤念,虽渊默以无言;天意密符,变凝阴而有作,飞花先自於宫闕,布润俄遍於寰瀛。”
(2).阴凉之气。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二:“室广致凝阴,臺高来积阳。” 唐 许敬宗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诗:“高殿凝阴满,雕窗艳曲流。”
(3).凝聚的阴气。 清 戴名世 《〈儿易〉序》:“君子读 崇禎 之事,以为当此之时,凝阴感召,连类并进,於卦为《否》之初六,其祸方形而未有止也。”
(2).阴凉之气。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二:“室广致凝阴,臺高来积阳。” 唐 许敬宗 《奉和仪鸾殿早秋应制》诗:“高殿凝阴满,雕窗艳曲流。”
(3).凝聚的阴气。 清 戴名世 《〈儿易〉序》:“君子读 崇禎 之事,以为当此之时,凝阴感召,连类并进,於卦为《否》之初六,其祸方形而未有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