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谋图(謀圖)
阴谋算计。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明英宗 之得归, 燕都 之不陷,不但 于少保 之功,亦因 也先 谋图 普化 ,思结好于中国。”
《漢語大詞典》:乱谋(亂謀)
叛乱的阴谋。逸周书·大戒:“设九备,乃无乱谋。” 汉 贾谊 新书·审微:“故明者之感奸也早,其除乱谋也远,故邪不前达。”
分類:叛乱阴谋
《漢語大詞典》:阴术(陰術)
(1).幽暗的小径。 唐 张九龄 《彭蠡湖上》诗:“ 庐山 直阳滸,孤石当阴术。”
(2).阴谋诈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列子 ﹞其静退似 老聃 ,而实不为 老聃 , 老聃 用阴术,而 列子 无之。”
《漢語大詞典》:机勾(機勾)
比喻圈套,阴谋。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寻些虚脾,使些机勾,用些工夫,再去趁逐。”
分類:圈套阴谋
《漢語大詞典》:军慝(軍慝)
军中阴谋奸恶者。周礼·夏官·环人:“环人,掌致师,察军慝。” 郑玄 注:“慝,阴姦也。视军中有为慝者,则执之。”
《漢語大詞典》:危反
诡反。犹言阴谋叛乱。危,通“ 诡 ”。《史记·李斯列传》:“今 高 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 子罕 相 宋 也。”
《國語辭典》:暗害  拼音:àn hài
用阴谋陷害他人。
《漢語大詞典》:阴诡(陰詭)
使阴谋,耍诡计。新唐书·奸臣传上·陈希烈:“ 林甫 居位久,其阴诡虽足自固,亦 希烈 左右焉。” 明 方孝孺 《与陈用中书》:“乖戾而好忿疾,自以为才伐,已而侮人,言无可爱,行无可喜,阴诡僻违,使人恶见而厌视。”
分類:阴谋诡计
《漢語大詞典》:诡动(詭動)
诡诈地行动。谓阴谋行刺。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或 荆卿 诡动, 何罗 窃发,逼严蹕,冒清尘,纵醢单于,污穹庐,何以塞责?”
《國語辭典》:泛子  拼音:fàn zi
暗设机关的枢纽。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二折:「他见一日三万场魋焦不到不得里,咱正查著他泛子消息。」也称为「消息」、「消息儿」。
《國語辭典》:以石投水  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
比喻互相契合。《文选。李康。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九。延陵君修养大略》:「上等之士,本性虚闲,用志清雅,发言合道,履行无瑕。如此之人,有前代之资,以石投水,无所比之也。」
《國語辭典》:图谋不轨(圖謀不軌)  拼音:tú móu bù guǐ
谋划不法叛逆的事。《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庶人秀传》:「苞藏凶慝,图谋不轨,逆臣之迹也。」也作「图为不轨」。
《国语辞典》:潜包祸谋(潜包祸谋)  拼音:qián bāo huò móu
内心潜藏计划著某种祸事、阴谋。《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
《国语辞典》:勾使鬼  拼音:gōu shǐ guǐ
1.阴曹地府中的勾魂使者。也称为「勾司人」。
2.阴谋坏事的人。《金瓶梅》第一三回:「只见他家那大丫头在墙那边探头舒脑的,原来是那淫妇使的勾使鬼来勾你来了。」也作「勾司人」。
《国语辞典》:勾司人  拼音:gōu sī rén
1.传说中阴间的勾魂使者。《西游记》第七十六回:「行者道:『我是勾司人。』那呆子慌了道:『长官,你是那里来的?』」也称为「勾死鬼」、「勾死人」、「勾使人」、「勾使鬼」、「勾魂使者」。
2.阴谋坏事的人。如:「那老王像个勾司人,去到那儿,破坏到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