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凤影(鳳影)
梧桐树的阴影。以凤凰非梧桐不栖,故称。 唐 李峤 《桐》诗:“春光杂凤影,秋月弄圭阴。” 唐 李频 《题长孙桐树》诗:“一去龙门侧,千年凤影移。”
《漢語大詞典》:石影
(1).石之阴影。 北周 庾信 《山斋》诗:“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峯。” 宋 谢翱 《岁月》诗:“日欹眠石影,树长食藤根。” 明 祝允明 《秋夜曲》:“明月深穿轆轤井,蕉桐成削藏石影。”
(2).石刻画像。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花窟炎聚,石影光轻。” 唐 岑勋 《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至塔下。”
《國語辭典》:食既  拼音:shí jì
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月亮阴影与太阳圆面,或地球阴影与月亮圆面第一次内切时,二者间位置的关系,亦指发生此关系的时间。
《漢語大詞典》:食相
日食(或月食)时,月球阴影与太阳(或地球阴影与月球)的不同位置关系。亦指不同位置发生的时刻。全食时有五个食相: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偏食时有三个食相:初亏,食甚,复圆。食,通“ 蚀 ”。
《國語辭典》:点翳(點翳)  拼音:diǎn yì
污浊、阴影障蔽。宋。方夔〈续感兴〉诗二五首之五:「浮云绝点翳,宝此光明王。」《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四出》:「奴似水彻底澄清,没纤毫点翳。请君目即出门,休在这里!」
《國語辭典》:合影  拼音:hé yǐng
1.一起照相。如:「毕业典礼后,大家争著和老师合影。」
2.一起合照的相片。如:「虽然已经毕业很久了,但每次看到当时与同学的合影,内心还是悸动不已。」
《漢語大詞典》:逝魄
指缺月。谓望日后的月亮阴影部分逐渐增多。 明 何景明 《十七月夜》诗:“逝魄不长望,玉貌寧久妍?”
《国语辞典》:辅光(辅光)  拼音:fǔ guāng
摄影上指照亮阴影部分,强度低于主光者,称为「辅光」。辅光可使暗处有层次感,减少与主光间的反差。也称为「副光」。
《漢語大詞典》:食甚
日偏食或月偏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遮盖最多或月亮被地球阴影遮盖最多时,两者的位置关系;日全食或月全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全部遮盖或月亮完全走进地球阴影里而两个中心距离最近时,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亦指发生上述位置关系的时刻。食甚发生在食既之后。食,通“ 蚀 ”。清史稿·时宪志一:“至期,登臺测验,酉正食甚,将及一分,戌初刻復圆。”
《漢語大詞典》:阵影(陣影)
阵云的阴影。 唐太宗 《同赋含峰云》诗:“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 唐 骆宾王 《赋得春云处处生》:“盖阴笼迥树,阵影抱危城。”
分類:阴影
《漢語大詞典》:余阴(餘陰)
(1).大的树阴或被其他物体遮住阳光所成的阴影。 唐 韩愈 《海水》诗:“一木有餘阴,一泉有餘泽。”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餘阴舖 楚 甸,一柱表 吴 门。”
(2).残存的阴气、寒气。 宋 沈遘 《杂还贺正》之一:“方餘阴之退伏,宜吉士之亨嘉。”
《漢語大詞典》:晖景(暉景)
日影。指白天。景,阴影。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暉景短。”
《漢語大詞典》:晞景
沐受日光。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咀嚼芝芳,风飞云浮,晞景九阳,附翼高游。”
日影。景,阴影。 晋 陆云 《愁霖赋》:“阴无晞景,霤无輟声。”
《漢語大詞典》:冒阴(冒陰)
笼罩着阴影。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不知冒阴之可以无景,而患景之不匿。”
分類:笼罩阴影
《漢語大詞典》:重景
重重阴影。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嗟皓丽之素鸟兮,含奇气之淑祥;薄幽林以屏处兮,荫重景之餘光。”
分類:重重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