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05,分214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阳武
阳动
枣阳
一阳生
阳平
就阳
合阳
栎阳
阳收
揭阳
晞阳
阳舒
二阳
阳夏
阳水
《骈字类编》:阳武(阳武)
战国策陉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齐惧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赵王喜乃案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敝邑而纳顺子欲以解戈敢告下吏 史记陈丞相世家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书地理志河南郡阳武有博浪沙至后汉书郡国志阳武有武彊城史记曰秦始皇东游 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统水经济水又东索水注之又东过阳武县北 明一 志阳武县在开封府城西北九十里秦为博浪沙地汉始置阳武县属河南郡晋属荥阳郡东魏属广武郡北齐省隋复置属荥阳郡唐属郑州五代属开封府宋元仍旧见又金下丹珠尔珍玄奥诗 阴文
《骈字类编》:阳动(阳动)
晋书纪瞻传盖闻阴阳升降山泽通气初九纯卦潜龙勿用泉源所托其温宜也若夫水润下火炎上刚柔燥湿自然之性故阳动而外阴静而内内性柔弱以含容为质外动刚直以外接为用是以金水之明内鉴日月之光外辉刚施柔受阳胜阴伏水之受温含容之性也 宋史叶清臣传京师地震上疏曰天以阳动君之道也地以阴静臣之道也天动地静主尊臣卑易此则乱地为之震 越绝书见阴动下 鬼谷子见阴止下
《骈字类编》:枣阳(枣阳)
元 赵孟頫 烈妇行 问君将安去,言往枣阳戍。
《國語辭典》:一阳生(一陽生)  拼音:yī yáng shēng
冬至以后,白日渐长,古人视为阳气初动,故称冬至为「一阳生」。《易经。复卦。象曰》:「后不省方」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
《國語辭典》:阳平(陽平)  拼音:yáng píng
1.国音声调的第二声。声音读法由抑而扬,抑暂扬久者为阳平,如阳、前、梅、兰等字。
2.郡名。三国魏时设立,约今河北省大名县,隋代时废置。
《國語辭典》:四声(四聲)  拼音:sì shēng
字音的四种声调。古时分平、上、去、入四声,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国音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如三、民、主、义即是。
《分类字锦》:就阳(就阳)
礼记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汉书郊祀志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郑獬圆丘象天赋择吉土之成基乃定其位仿高穹之大体以就乎阳
分类:
《骈字类编》:合阳(合阳)
周礼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神鬼示注六律合阳声者也六吕合阴声者也三淮南子二阴一阳成气二二阳一阴成气 合气而为音合阴而为阳合阳而为律
《高级汉语词典》:栎阳  拼音:yuè yáng
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北渭水北岸,东汉废入万年县,唐武德初改万年复置,治所在故县西南(今临潼北),至元并入临潼县
《骈字类编》:阳收(阳收)
韩非说难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
《漢語大詞典》:揭阳(揭陽)
复姓。 汉 有 揭阳定 。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晞阳(晞陽)
(1).沐浴于阳光;晒太阳。 三国 魏 嵇康 《五言古意》:“双鸞匿景曜,戢翼 太山 崖,抗首嗽朝露,晞阳振羽仪。” 明 刘基 《天说上》:“朝菌得湿而生,晞阳而死。”
(2).比喻沐受恩德。《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沐髮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 刘良 注:“言沐王之德深,故不测涯际也。” 明 夏完淳 《与李舒章求宽侯氏》:“﹝足下﹞忠謨雅烈,一视齐观,起腐草而晞阳,立枯骸而骨肉,恩流百口,光映一时。”
(3).朝阳。 晋 陆机 《吴大司马陆公少女哀辞》:“冉冉晞阳,不遂其茂;曄曄芳华,彫芳落秀。”
《漢語大詞典》:阳舒(陽舒)
(1).语本 汉 张衡 《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后因以“阳舒”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气氛。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驩离,品物恒性。”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闻阴惨者刑也,阳舒者德也。”
(2).借指书法中笔划的舒展。 唐 皎然 《张伯英草书歌》:“阴惨阳舒如有道,鬼状魑容若可惧。”
《漢語大詞典》:二阳(二陽)
(1).指《易》卦中二个阳爻,表示依次生发的两个阶段的阳气。 宋 王十朋 《知宗生日》诗:“天工未放二阳生,留得 尧 阶一荚蓂。”
(2).中医指十二经脉中的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见灵枢经·经脉《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王冰 注:“二阳,谓阳明,大肠及胃之脉也。”
《漢語大詞典》:阳夏(陽夏)
指夏季。夏季阳气旺盛,故称。《淮南子·览冥训》:“和春阳夏,杀秋约冬。”
《骈字类编》:阳水(阳水)
水经注浊水又东北流径东阳城北东北流合长沙水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