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拔剑斩蛟
 
斩蛟破璧
 
水神夺
 
澹台璧
 
与蛟龙争
 
与阳侯争
 
让双璧


《山海经·海经》卷七〈海内北经·从极之渊冰夷〉~38~
《博物志·异闻》云:「澹台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于河。河伯欲之,至阳侯波起,两鲛夹船。子羽左掺璧,右操剑,击鲛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河伯跃而归之,子羽毁而去。」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鳞介部二·蛟〉~4266~2~
《博物志》曰:「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阳候波起,两蛟夹船。子羽左操璧,右操剑,击蛟,皆死。既济,三投璧于河,河伯三跃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

简释

澹台璧:喻气概豪迈。南朝梁何逊《和刘咨议守风》:“本惭佽飞剑,宁慕澹台璧。”

典故
傲阳侯
   
阳侯之波
 
阳侯伏
 
阳侯波


《昭明文选》卷十九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东汉·王逸注:「阳侯,大波之神。」
《汉书》卷八十七上《扬雄传上》
「扬雄《反离骚》:『凌阳侯之素波兮。』」东汉·应劭注:「阳侯,古之诸侯也,有罪自投江,其神为大波。」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哀郢〉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淩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汉·王逸注:「淩,乘也。阳侯,大波之神。」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汉·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其国近水,溺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例句

谁能问帝子,何事宠阳侯。 元稹 鹿角镇

徒知怀赵景,终是倦阳侯。 孔德绍 王泽岭遭洪水

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 李白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罗隐 钱塘江潮

四运移阴律,三翼泛阳侯。 骆宾王 晚泊江镇

吕青 朝代:秦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2 【介绍】: 秦末人。各地反秦军起,先从项羽。后为义帝令尹。汉王五年归刘邦,任左令尹。六年封新阳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2 【介绍】: 秦末下相人,名缠,字伯。项羽叔父。曾犯罪,得张良救。从项羽起兵击秦,为楚左令尹。刘邦入咸阳后,项羽驻鸿门,与范增定计击刘邦。伯夜驰告张良,并在项羽前为刘邦解脱。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欲杀刘邦;伯亦舞剑,以身翼蔽刘邦。邦得免。高祖七年封射阳侯,赐姓刘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0 【介绍】: 西汉泗水沛人。秦时,为沛狱掾,萧何为主吏。秦末,与萧何同随刘邦起事,屡立战功。高祖六年,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并从刘邦击破陈豨、英布。任齐相时,用盖公所言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初与萧何友善,及为将相,有隙。何将死,推荐继相。为惠帝丞相三年,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卒谥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89 【介绍】: 西汉沛人。吕媭之夫。少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兵攻秦,屡立战功。入咸阳,在鸿门宴上斥项羽,卫护刘邦得脱身。迁郎中,封临武侯,历骑将、将军。高帝立,从击臧荼、陈豨和韩王信,迁左丞相、相国,封舞阳侯。卒谥武。
靳彊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86 【介绍】: 西汉人。以郎中骑从高祖起栎阳,击项羽。以中尉破钟离昧,有功,高祖十一年封汾阳侯。谥严。
《國語辭典》:阳侯(陽侯)  拼音:yáng hóu
传说中的水神。能兴风作浪,造成灾害。《淮南子。览冥》:「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幼学琼林。卷四。地舆类》:「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
分類:阳侯波涛
《漢語大詞典》:辟阳侯(辟陽侯)
西汉 吕后 时左丞相 审食其 封号。初以舍人侍 吕后 ,夤缘迎合,奉命维谨,渐为 吕后 所宠幸。 高祖 称帝,封为 辟阳候 。 吕后 时,任左丞相。公卿皆因而决事,权势极大。后借指后妃所宠幸的嬖臣、面首。 唐 范摅 云溪友议·云中命:“乃有二女郎见曰:‘儿是 娥皇 、 女英 也,二年后,当与郎君为云雨之游。’ 李君 乃悉具所陈,俄而影灭,遂掌其神塑而去。重涉湖岭,至于 潯阳 。 潯阳 太守 段成式 郎中,素为诗酒之交,具述此事, 段公 因戏之曰:‘不知足下是 虞舜 之 辟阳侯 也!’”
《漢語大詞典》:阳侯之变(陽侯之變)
指水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逾三月,而 建宁 遭 阳侯 之变,巨室所藏尽荡为鱼鱉矣。”
分類:水灾
《国语辞典》:阳侯之患(阳侯之患)  拼音:yáng hóu zhī huàn
水神所造成的灾祸。指水灾。
《漢語大詞典》:东阳(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费县 境。左传·哀公八年:“ 吴 师克 东阳 而进,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 。” 杜预 注:“ 东阳 , 齐 竟上邑。”
(3).古邑名。 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 韦昭 注:“ 东阳 , 楚 北邑。”
(4).古地区名。 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 、 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吴 略 东阳 。” 杜预 注:“ 东阳 , 晋 之 山 东邑, 魏郡 广平 以北。”
(5).古地区名。 战国 赵 地。韩非子·初见秦:“以 代 、 上党 不战而毕为 秦 矣, 东阳 、 河 外不战而毕反为 齐 矣。” 陈奇猷 集释引 鲍彪 曰:“ 东阳 属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汉 东阳侯 张相如 。汉书·贾谊传:“於是天子议以 谊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东阳侯 、 冯敬 之属尽害之。” 颜师古 注:“ 东阳侯 , 张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贾》:“上既悦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与 东阳 ,道既摈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沈约 。因其曾为 东阳 守,故称。 宋 曹组 《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 东阳 也,试问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词:“风流渐懒,但诗恼 东阳 ,病添 中散 。”参见“ 东阳销瘦 ”。
(8).复姓。 南朝 宋 有 东阳无疑 。
《漢語大詞典》:东阳销瘦(東陽銷瘦)
梁书·沈约传:“﹝ 沈约 ﹞ 永明 末,出守 东阳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原谓 沈约 因操劳日渐消瘦,后以“东阳销瘦”为形容体瘦的典故。 宋 贺铸 《满江红·伤春回》词:“谁念 东阳 销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东阳瘦体 ”、“ 东阳瘦 ”。 元 乔吉 《双调行香子·题情》套曲:“ 东阳 瘦体, 潘岳 苍颜,我怕春归,愁日永,捱更阑。”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 东阳 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國語辭典》:平阳(平陽)  拼音:píng yáng
1.平坦的地方。《西游记》第二二回:「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过了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
2.地名。在现今山西省临汾县。为尧的都城,汉朝曾经置县于此。《文选。马融。长笛赋并序》:「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相国平阳懿侯沛曹参。」
《漢語大詞典》:侯波
阳侯 之波。犹言大波。 阳侯 ,传说中的水神,能兴波作浪。文选·枚乘〈七发〉:“侯波奋振,合战於藉藉之口。” 李善 注:“楚辞曰:‘陵 阳侯 之氾滥兮。’ 王逸 曰:‘ 阳侯 ,大波也。’” 吕延济 注:“侯波, 阳侯 之波也。”参见“ 阳侯 ”。
《國語辭典》:阳侯(陽侯)  拼音:yáng hóu
传说中的水神。能兴风作浪,造成灾害。《淮南子。览冥》:「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幼学琼林。卷四。地舆类》:「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
分類:阳侯波涛
《漢語大詞典》:十八侯
指 汉 初功臣十八诸侯。即 酂侯 萧何 、 平阳侯 曹参 、 宣平侯 张敖 、 绛侯 周勃 、 舞阳侯 樊哙 、 曲周侯 郦商 、 鲁侯 奚涓 、 汝阴侯 夏侯婴 、 颍阴侯 灌婴 、 阳陵侯 傅宽 、 信武侯 靳歙 、 安国侯 王陵 、 棘浦侯 陈武 、 清河侯 王吸 、 广平侯 薛欧 、 汾阴侯 周昌 、 阳都侯 丁复 、 曲成侯 虫达 。又, 汉 班固 《十八侯铭》有 留侯 张良 、 曲逆侯 陈平 、 襄平侯 纪通 ,而无 奚涓 、 薛欧 、 丁复 。上列各侯之先后也表示十八侯之位次。参阅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及 颜师古 注。
《漢語大詞典》:波神
水神。 唐 刘禹锡 《贾客词》:“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唐 元稹 《生春》诗:“ 织女 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二折:“我是个 金塘 小小莲花长,羞杀唤 张 家 六郎 。如今被波神移入五云乡,管领您三百红芳。”
分類: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