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阇提
佛家语。梵语{Jāti}的音译。花名。即“金钱花”
《国语辞典》:阿阇世(阿阇世)  拼音:ā shé shì
人名。梵语Ajātaśatru。意译未生怨。印度古代国王。西元前四百九十三年即位,以摩揭陀国优越的经济条件,征服憍萨罗国和跋耆国。生前曾支持提婆达多反对释迦牟尼佛,后归依佛教。最后为子所弑。也称为「未生怨王」。
《漢語大詞典》:必阇赤(必闍赤)
蒙古语音译。 元 代官名,掌管文书等事。亦译作“必彻彻”、“必赤赤”。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耳。”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必赤赤怀着文簿。”元史·兵志二:“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闍赤。”元史·祭祀志三:“设神位于中书省,用登歌乐,遣必闍赤致祭焉。必闍赤,译言典书记者。”
《漢語大詞典》:阇里(闍里)
街巷。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故 蜀 孺老得扶携悉入 成都 。闍里皆满,户所占地不得过一牀,雨则冒箕盎自庇。”
分類:街巷
《漢語大詞典》:阇毗(闍毗)
同“ 闍维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即於 南林 戒坛前,依外国法闍毗之。” 明 朱权 《冲漠子》第二折:“把一箇为糟堤送上南巢去,把一箇因酒海又闍毗。”
《漢語大詞典》:罗阇(羅闍)
古 高昌 对于糜粥之称。太平御览卷八五九引《凉州异物志》:“ 高昌 僻土,有异於华,寒服冷水,暑啜罗闍。”原注:“闍,受车切。此郡人作糜粥啜之,俗号闍也。”
分類:高昌
《国语辞典》:安阇那(安阇那)  拼音:ān shé nà
黄连的别称。为梵语añjana的音译。参见「黄连」条。
《分类字锦》:阇梨第一(阇梨第一)
南史齐江夏王锋传工书为当时藩王所推南郡王昭业亦称工谓武帝曰臣书固应胜江夏王武帝荅阇梨第一法身第二法身昭业小名阇梨锋小名也
分类:诸王
《高级汉语词典》:阇利
佛家语。梵语{jala} 的音译。水的异名
《漢語大詞典》:阇婆达(闍婆達)
见“ 闍婆婆达 ”。
《漢語大詞典》:阇婆婆达(闍婆婆達)
亦称“ 闍婆达 ”。亦称“ 闍婆 ”。 古国名。地在今 印度尼西亚 爪哇岛 或 苏门答腊岛 ,或兼称这两岛。宋书·夷蛮传·闍婆婆达国:“ 闍婆婆达国 , 元嘉 十二年,国王 师黎婆达陁阿罗跋摩 遣使奉表。”南史·西南夷传引此文作“闍婆达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梵僧 菩萨胜 又言:‘ 闍婆国 中有飞头者,其人目无瞳子,聚落时有一人据。’”宋史·外国传五·闍婆:“ 闍婆国 在南海中。其国东至海一月,汎海半月至 崑崙国 。”
分類:古国
《高级汉语词典》:阇婆隶
佛教用语。饿鬼
《漢語大詞典》:阇婆婆达(闍婆婆達)
亦称“ 闍婆达 ”。亦称“ 闍婆 ”。 古国名。地在今 印度尼西亚 爪哇岛 或 苏门答腊岛 ,或兼称这两岛。宋书·夷蛮传·闍婆婆达国:“ 闍婆婆达国 , 元嘉 十二年,国王 师黎婆达陁阿罗跋摩 遣使奉表。”南史·西南夷传引此文作“闍婆达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梵僧 菩萨胜 又言:‘ 闍婆国 中有飞头者,其人目无瞳子,聚落时有一人据。’”宋史·外国传五·闍婆:“ 闍婆国 在南海中。其国东至海一月,汎海半月至 崑崙国 。”
分類:古国
《漢語大詞典》:阇台(闍臺)
城门上的台。晋书·天文志中:“东夷气如树,西夷气如室屋,南夷气如闍臺,或类舟船。”
分類:城门门上
《漢語大詞典》:阇提花(闍提花)
金钱花的别名。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南地花木北地所无:“南中花木有北地所无者,苿莉花、含笑花、闍提花、渠那异花之类……闍提花微似梔子香,而色雪白。”
《漢語大詞典》:耆阇崛山(耆闍崛山)
梵语的译音,又译为 灵鹫山 、 灵鸟山 、 灵鸟顶山 。在中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东北,为 释迦牟尼 说法之地。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西域记》:“ 耆闍崛山 在 阿耨达 王舍城 东北,西望其山,有两峯双立,相去二三里,中道鷲鸟常居其岭,土人号曰 耆闍崛山 。胡语‘耆闍’,鷲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六:“正言 姞栗陀罗矩吒山 ,此译云 鷲臺 ,又云 鷲峯 ,言此山既栖鷲鸟,又类高臺也。旧译云 鷲头 或云 灵鷲 者,一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