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闲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闲处(閒處)
亦作“闲处”。 谓在家闲居。晏子春秋·杂上二九:“閒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后汉书·陈蕃传:“ 蕃 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宋 曾巩 《代人谢余侍郎启》:“伏念某归而闲处,时所背驰。分功名之无期,嗟志意之空大。”
亦作“闲处”。 僻静的处所。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 唐 让曰:‘公柰何众辱我,独无閒处乎?’” 唐 元稹 《除夜》诗:“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漢語大詞典》:林居
谓下野闲居。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明史·张元祯传:“ 元禎 素有盛誉。林居久,晚乃復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 元禎 言论意态,以为迂濶,多姗笑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家父罢政林居,纵肯发书,未必有济。”
分類:闲居
《漢語大詞典》:退处(退處)
退居;引退闲居。晏子春秋·问下二八:“夫上不諫上,下不顾民,退处山谷, 婴 不识其何以为成行义者也。”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方思退处里閭,何意恩泽益深。” 清 姚鼐 《〈西魏书〉序》:“ 南康 谢藴山 观察,旧居史职,出剖郡符,间以退处,数年之暇,慨 魏收 之失当,撰西魏书二十卷以正其失。”
《國語辭典》:养拙(養拙)  拼音:yǎng zhuó
涵养质朴的性情。《文选。潘岳。闲居赋》:「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唐。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五首之二:「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
《國語辭典》:息影  拼音:xí yǐng
1.閒居。南朝梁。简文帝〈马槊谱序〉:「交流汗血,爱连钱而息影。」唐。白居易 重题诗:「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也作「息迹」。
2.演艺人员退出影坛,不再拍戏。
分類:归隐闲居
《漢語大詞典》:暖席(煖席)
把座位坐热。指安居。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我行半 中国 ,廿年不暖席。”参见“ 席不暇暖 ”。
煖席: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坐席。指安坐闲居。《淮南子·修务训》:“ 孔子 无黔突, 墨子 无煖席。” 金 元好问 《看山》诗:“ 孔墨 不煖席, 盗跖 华堂居。” 清 王图炳 《咏史》:“ 洙泗 无煖席, 齐梁 无停轨。”
《國語辭典》:席不暇暖  拼音:xí bù xiá nuǎn
席子還沒坐暖就得起身再忙別的事。比喻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于悽惶,席不暇暖。」
《國語辭典》:燕私  拼音:yàn sī
1.以宴享尽其私谊。《诗经。小雅。楚茨》:「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2.休息。《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
《漢語大詞典》:养高(養高)
谓闲居不仕,退隐。高,指高尚的志向、节操、名望。《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旧唐书·玄宗纪上:“ 武德 、 贞观 以来勋臣子孙无位者,访求其后奏闻,有嘉遯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荐。”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养高不肯事王侯,闲卧林泉了衰朽。”
《國語辭典》:宴息  拼音:yàn xí
宴游与休息。《红楼梦》第五八回:「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东周列国志》第七○回:「灵王自谓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于章华之台,欲遣使至周,求其九鼎,以为楚国之镇。」
《國語辭典》:歇马(歇馬)  拼音:xiē mǎ
1.休息的马。北周。庾信〈归田〉诗:「树阴逢歇马,鱼潭见酒船。」
2.休息。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二折:「小生任继图,到此大慈寺中歇马,壁间写下一词释闷。」《西游记》第一三回:「你休怕,跟我来,到我舍下歇马,明朝我送你上路。」
3.贬谪闲居。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谁想安石将小官满庭芳奏与圣人,贬小官黄州歇马。」《孤本元明杂剧。紫泥宣。头折》:「贬我在这沙陀地面,闲居歇马。」
《漢語大詞典》:退闲(退閒)
亦作“ 退閒 ”。 退职闲居。 闽 徐夤 《退居》诗:“笑他 范蠡 贪惏甚,相罢金多始退閒。” 宋 苏轼 《赐检校司空左武卫上将军郭逵进奉谢恩马诏》:“惟卿耆老,渐就退闲。”《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吾年未四旬,方思进取,岂能便效此退閒之事?” 清 恽敬 《答来卿书》:“ 敬 去年出京后,竭力求退闲地步。” 清 丘逢甲 《马荦飞孝廉斋中小集答竹坪》诗:“ 蠔墩 墩畔话乡关,满眼沧桑客退閒。”
分類:退职闲居
《漢語大詞典》:静居
(1).安静地闲居。庄子·盗跖:“静居则溺,体泽则冯。” 成玄英 疏:“安静闲居则其体沉溺。”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上》:“舍学圣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静居以嘆凤,临衢以泣麟。”
(2).谓隐居静修。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二回:“ 圆圆 知无可挽回,便于次晨起来,向 三桂 前求一僻室静居。”
《國語辭典》:养望(養望)  拼音:yǎng wàng
1.培养声望。《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北史。卷五六。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2.比喻退休。《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自高老先生发解之后,小弟奔走四方,却不曾到京师一晤。去年小弟到京,不料高老先生却又养望在家了。」
《漢語大詞典》:丐闲(丐閒)
(1).谓请求辞官家居。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楼攻媿 既参大政,屡欲丐閒。”金史·夹谷清臣传:“寻上表丐閒,不许。”
(2).犹言不用。 宋 范成大 《甲辰人日病中吟六言六首自嘲》之二:“笔牀久已均伏,药鼎何时丐閒?”
《國語辭典》:赋閒(賦閒)  拼音:fù xián
1.罢官閒居。事出晋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以称人罢官閒居。闲与閒通。《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吾兄在省候补,是个赋閒的人,有这閒工夫等他。」
2.辞官或没有职业,閒居在家。如:「他的公司因经济不景气而裁员,所以近日他赋閒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