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钳结(箝結)
箝口结舌。谓闭口不敢发表言论。 唐 韩偓 《海山记》:“陛下恆性毅然,孰敢上諫,或有鯁言,又令赐死,臣下相顾,箝结自全。”
《國語辭典》:噤齘  拼音:jìn xiè
切齿含怒的样子。《北史。卷五三。彭乐传》:「举刀将下者三,噤齘良久,乃止。」
《漢語大詞典》:言枢(言樞)
言语的枢机。 唐 黄滔 《谢试官启》:“然巧冶开鑪,莫遗铅铁,精工执斲,不问圆方,又安可内钥言枢,上辜德宇!”“内钥言枢”,谓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瘖默  拼音:yīn mò
默默不语。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用是更乐瘖默,思与木石为徒。」
《國語辭典》:封口  拼音:fēng kǒu
1.封闭张开之处。如:「寄信前,记得要封口啊!」
2.闭口不露实情,或使人不得吐露实情。如:「这件事千万要封口,别再声张了。」
《漢語大詞典》:缄唇(緘脣)
谓闭口不言。隋书·儒林传·王孝籍:“ 孝籍 鬱鬱不得志,奏记於吏部尚书 牛弘 曰:‘……况怀抱之内,冰火鑠脂膏;腠理之间,风霜侵骨髓。安可齰舌缄脣,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分類:闭口不言
《国语辞典》:闭声(闭声)  拼音:bì shēng
闭口、闭嘴。唐。韩愈〈双鸟〉诗:「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分类:闭口
《国语辞典》:口静(口静)  拼音:kǒu jìng
闭口不言。《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刘元八郎是个穷汉,与他些东西,买他口静罢!」
《國語辭典》:结口(結口)  拼音:jié kǒu
闭口不言、保持沉默。《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群下结口,莫图正辞。」也作「缄口」。
分類:闭口不言
《漢語大詞典》:噤哑(噤啞)
闭口如哑。形容寂静。 闻一多 《红烛·印象》:“他的披毛散发的脑袋在噤哑无声的绿波上飘着--是簇簇的杨树林攒出禾面。”
分類:闭口寂静
《漢語大詞典》:呿嗋
指喘气。呿,张口;嗋,闭口。 宋 沈辽 《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戏酬》诗:“或习以娱乐,或劳於呿嗋。”
《漢語大詞典》:諴口
闭口不言。 清 蒋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诗:“获辠得免死,諴口全其躯。”
《国语辞典》:噤住  拼音:jìn zhù
闭口不出声。如:「她那优雅的举止,似乎有一股魔力,把人的嘴给噤住了。」
《漢語大詞典》:噤闭(噤閉)
闭口不做声。 汉 刘向 《九叹·思古》:“心嬋媛而无告兮,口噤闭而不言。”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迄在兹而蒙昧,虑噤闭而无端。”
《漢語大詞典》:噤唫
闭口不言貌。 宋 梅尧臣 《送师厚归南阳同至姜店》诗:“马鬣斜倾毛瑟缩,驭吏噤唫足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