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铜符(銅符)
(1).见“ 铜虎符 ”。
(2).见“ 铜鱼符 ”。
(3).铜制的封门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如不幸病故,则各有送终内官,启铜符出 北安门 。”
(4).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只问你取金丹寳鑑,铜符铁券并灵章等事。你若献我,万事皆休。”
(2).见“ 铜鱼符 ”。
(3).铜制的封门板。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如不幸病故,则各有送终内官,启铜符出 北安门 。”
(4).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只问你取金丹寳鑑,铜符铁券并灵章等事。你若献我,万事皆休。”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國語辭典》:板闼(板闥) 拼音:bǎn tà
1.厚实的木板大门。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落了这酒望子,上了这板闼,我再上楼去叫他去。」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俺家里有一遭新板闼,住两间高瓦屋。」也作「板搭」。
2.身体结实,气力过人的壮汉。也作「板沓」、「板踏」。
2.身体结实,气力过人的壮汉。也作「板沓」、「板踏」。
分類: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