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95,分2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长笛吹花落
长笛吹裂
长笛倚楼(又作:短笛长歌独倚楼 倚楼弄长笛)
长房萸
长风万里(又作:驾长风 ...)
长干久望
长戈回白日
长歌激梁
长庚对月
长庚光怒
长弓射
小白长红(又作:长红小白)
溪涧饮长虹(又作:长虹渴饮)
长虹吐日
典故(续上)
长堤万弩长笛吹花落
长笛吹裂
长笛倚楼(又作:短笛长歌独倚楼 倚楼弄长笛)
长房萸
长风万里(又作:驾长风 ...)
长干久望
长戈回白日
长歌激梁
长庚对月
长庚光怒
长弓射
小白长红(又作:长红小白)
溪涧饮长虹(又作:长虹渴饮)
长虹吐日
《宋史》卷九十七〈河渠志七·东南诸水下·浙江〉~2396~
浙江通大海,日受两潮。梁开平中,钱武肃王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门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彊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胥山祠。既而潮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浙江通大海,日受两潮。梁开平中,钱武肃王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门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彊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胥山祠。既而潮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苏轼诗集》卷十〈八月十五看潮五绝〉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五:「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五:「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典故
笛声吹落尽
惊落小梅
小弄梅花笛
长笛吹花落
角声吹落小梅花
《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横吹曲辞四·汉横吹曲四·梅花落〉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例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典故
管裂
长笛吹裂
吹裂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乐二·笛·李谟〉~553~
谟,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有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朦胧,微风拂流,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神鬼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轻薄,为(明抄本为作技)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试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况,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贴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
谟,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有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朦胧,微风拂流,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神鬼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轻薄,为(明抄本为作技)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试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况,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贴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
《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九〈长安晚秋【长安秋望】【长安秋夕】〉
云物凄凉拂曙流【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云物凄凉拂曙流【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唐摭言》卷七〈知己〉
杜紫微览赵渭南《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寒,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
杜紫微览赵渭南《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寒,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
《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戴茱萸囊,盖始于此。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戴茱萸囊,盖始于此。
例句
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 李显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宋书》卷七十六《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
简释
乘风破浪:喻指志向高远,勇往直前。宋李洪《偶作》:“乘风破浪非吾事,暂借僧窗永日眠。”
典故
长干久望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三〈长干行二首〉
〈长干行二首〉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羞颜尚不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耻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鸣天上哀】。门前迟行迹【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一一生苍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来【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二首〉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羞颜尚不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耻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鸣天上哀】。门前迟行迹【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一一生苍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来【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典故
相关人物
挥天戈
却日戈
驻白日
指日戈
挥戈回白日
鲁阳德
挥日戈
回天却日
回戈术
驻景戈
戈挥景
挥戈术
剑舞转颓阳
日避挥戈勇
日轮驻霜戈
司天戈
长戈回白日
酣战挥日
麾日之戈
回日轮
鲁日回轮
鲁阳驻日
相关人物
鲁阳公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93~
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汉·高诱注:「鲁阳,楚之县公,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朝之子,国语所称鲁阳文子也。楚僭号称王,其守县大夫皆称公,故曰鲁阳公。」
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汉·高诱注:「鲁阳,楚之县公,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朝之子,国语所称鲁阳文子也。楚僭号称王,其守县大夫皆称公,故曰鲁阳公。」
典故
参考典故
长歌激梁
参考典故
绕梁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7~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博物志》卷八
昔韩娥东之齐,遗粮,过雍门,乃鬻歌假食而去,馀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昔韩娥东之齐,遗粮,过雍门,乃鬻歌假食而去,馀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例句
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典故
长庚对月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八〈东方半明【东方未明】〉
东方半明大星没【东方未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嗟尔残月勿相疑,同光共影须臾期。残月晖晖,太白睒睒。鸡三号,更五点。
东方半明大星没【东方未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嗟尔残月勿相疑,同光共影须臾期。残月晖晖,太白睒睒。鸡三号,更五点。
典故
长庚光怒
《毛诗正义》卷十三之一〈小雅·谷风之什·大东〉~437~
有饛簋飧,有救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焉出涕。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有洌氿泉,无浸穫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穫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有饛簋飧,有救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焉出涕。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有洌氿泉,无浸穫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穫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集传》
启明、长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谓之启明。
启明、长庚,皆金星也。以其先日而出,故谓之启明。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336~
长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兵起。
长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兵起。
《宋书》卷八十五〈王景文列传〉~28~
时太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诸将帅吴喜、寿寂之之徒,虑其不能奉幼主,并杀之,而景文外戚贵盛,张永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王字;弓长,张字也。
时太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诸将帅吴喜、寿寂之之徒,虑其不能奉幼主,并杀之,而景文外戚贵盛,张永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王字;弓长,张字也。
例句
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杜甫 光禄坂行
《朝野佥载》卷五~9~
赵州石桥甚工,磨?密致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勾栏并有石狮子。龙朔年中,高丽谍者盗二狮子去,后复募匠修之,莫能相类者。至天后大足年,默啜破赵、定州,贼欲南过,至石桥,马跪地不进,但见一青龙卧桥上,奋迅而怒,贼乃遁去。
赵州石桥甚工,磨?密致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勾栏并有石狮子。龙朔年中,高丽谍者盗二狮子去,后复募匠修之,莫能相类者。至天后大足年,默啜破赵、定州,贼欲南过,至石桥,马跪地不进,但见一青龙卧桥上,奋迅而怒,贼乃遁去。
典故
相关人物
长虹吐日
相关人物
荆轲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2470~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应劭曰:『燕太子丹质于秦,始皇遇之无礼,丹亡去,故厚养荆轲,令西刺秦王。精诚感天,白虹为之贯日也。』如淳曰:『白虹,兵象。日为君。』《烈士传》曰:『荆轲发后,太子自相气,见虹贯日不彻,曰:「吾事不成矣。」后闻轲死,事不立,曰「吾知其然也。」』」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应劭曰:『燕太子丹质于秦,始皇遇之无礼,丹亡去,故厚养荆轲,令西刺秦王。精诚感天,白虹为之贯日也。』如淳曰:『白虹,兵象。日为君。』《烈士传》曰:『荆轲发后,太子自相气,见虹贯日不彻,曰:「吾事不成矣。」后闻轲死,事不立,曰「吾知其然也。」』」
《新校本南史》卷五十一《侯景传》
十五年,加侍中。及太尉、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坐法免,诏景以安右将军监扬州,置佐史,即宅为府。景越亲居扬州,固让至于涕泣,帝弗许。在州尤称明断,符教严整。有田舍老姥诉得符,还至县,县吏未即发,姥语曰:「萧监州符如火,汝手何敢留之!」其为人所畏敬如此。
十五年,加侍中。及太尉、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坐法免,诏景以安右将军监扬州,置佐史,即宅为府。景越亲居扬州,固让至于涕泣,帝弗许。在州尤称明断,符教严整。有田舍老姥诉得符,还至县,县吏未即发,姥语曰:「萧监州符如火,汝手何敢留之!」其为人所畏敬如此。
例句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柳宗元 咏荆轲
《漢語大詞典》:乘风(乘風)
(1).驾着风;凭借风力。《列子·黄帝》:“ 列子 师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 陈毅 《六国之行》诗:“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2).犹趁势。《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 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晋书·桓彝传》:“一举乘风,扫清氛秽。”
(3).海鸟名。古时悬钟的架子多作此鸟形,故亦借指悬钟的架子。《急就篇》卷二:“乘风县鐘华洞乐。” 颜师古 注:“乘风一名爰居,一名杂县,盖海鸟也。言为乘风之状,作簨簴以悬鐘。”《文选·潘岳〈西征赋〉》:“洪鐘顿於毁庙,乘风废而弗县。” 吕延济 注:“乘风,悬鐘格。”
(2).犹趁势。《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 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晋书·桓彝传》:“一举乘风,扫清氛秽。”
(3).海鸟名。古时悬钟的架子多作此鸟形,故亦借指悬钟的架子。《急就篇》卷二:“乘风县鐘华洞乐。” 颜师古 注:“乘风一名爰居,一名杂县,盖海鸟也。言为乘风之状,作簨簴以悬鐘。”《文选·潘岳〈西征赋〉》:“洪鐘顿於毁庙,乘风废而弗县。” 吕延济 注:“乘风,悬鐘格。”
《國語辭典》:乘风破浪(乘風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著风,破浪前进。《宋史。卷四五○。忠义列传五。张顺》:「夜漏下三刻,起碇出江,以红镫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把绳索一切扎缚停当,然后又放一声气,小火轮动鼓机器,便见一溜烟乘风破浪的去了。」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
《漢語大詞典》:破浪乘风(破浪乘風)
《國語辭典》:乘风破浪(乘風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著风,破浪前进。《宋史。卷四五○。忠义列传五。张顺》:「夜漏下三刻,起碇出江,以红镫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把绳索一切扎缚停当,然后又放一声气,小火轮动鼓机器,便见一溜烟乘风破浪的去了。」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
《國語辭典》:长风破浪(長風破浪) 拼音:cháng fēng pò làng
《國語辭典》:乘风破浪(乘風破浪) 拼音:chéng fēng pò làng
1.顺著风,破浪前进。《宋史。卷四五○。忠义列传五。张顺》:「夜漏下三刻,起碇出江,以红镫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把绳索一切扎缚停当,然后又放一声气,小火轮动鼓机器,便见一溜烟乘风破浪的去了。」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
2.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柄问他的志向如何?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见《宋书。卷七六。列传。宗悫》。后以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奋勇前进。《孽海花》第二四回:「东海湄,扶桑涘,欲往从之多蛇豕!乘风破浪从此始。」也作「长风破浪」。
《漢語大詞典》:挥戈退日(揮戈退日)
见“ 挥戈回日 ”。
《漢語大詞典》:鲁戈(魯戈)
见“ 鲁阳戈 ”。
《漢語大詞典》:鲁阳戈(魯陽戈)
《漢語大詞典》:鲁阳戈(魯陽戈)
《國語辭典》:鲁阳挥戈(魯陽揮戈) 拼音:lǔ yáng huī gē
战国时楚国鲁阳公曾与韩激战,时值黄昏,鲁阳公为挽颓势,舞戈令太阳逆升的传说。典出《淮南子。览冥》。后用以称扬人坚强勇敢,能挽回危局。如:「年轻人要有力挽狂澜、鲁阳挥戈的气魄。」
分類: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