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明牧
常任
八伯
端尹
守牧
雍正
营家
台长
庭参
党正
管带
镇城
寺卿
奉笺
倅车
《國語辭典》:明牧  拼音:míng mù
善于带领军队的人。《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方舟新旧知,对筵旷明牧。」《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分類:贤明长官
《國語辭典》:常任  拼音:cháng rèn
1.职官名。随侍君主左右、掌管政务的官吏。
2.泛指近臣。《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霍光即席常任之重,乘大胜之威,未尝遭时不行,陷假离朝。」
3.长期担任并负起主要责任的。如:「常任理事」。
《國語辭典》:八伯  拼音:bā bó
1.古代京畿外八州的最高长官,分别掌管四方诸侯,相传尧、舜时皆有设置。尧时八伯有驩兜、共工、放齐、鲧,其馀则不可考。舜时八伯相传伯夷为阳伯,羲仲、羲叔之后为二羲伯,弃为夏伯,咎繇为秋伯,和仲、和叔之后为和伯,垂为冬伯,一人不详。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五。名臣类上》。
2.兖州八伯的简称。参见「兖州八伯」条。
《漢語大詞典》:端尹
旧称京城所辖地方的长官。宋书·刘秀之传:“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徽誉,实彰朝野。”按, 刘秀之 , 南朝 宋孝武帝 大明 二年官 丹阳 尹。
《漢語大詞典》:守牧
指郡守州牧一类的地方长官。《三国演义》第三四回:“ 刘琦 告 玄德 曰:‘……特请叔父待客,抚劝各处守牧之官。’”
《國語辭典》:雍正  拼音:yōng zhèng
1.职官名。周代掌割烹的官。《仪礼。特牲馈食礼》:「雍正作豕。」
2.清朝世宗的年号(西元1723~1735)。
《漢語大詞典》:营家(營家)
(1).军中的长官。 唐 王建 《渡辽水》诗:“亦有白骨归 咸阳 ,营家各与题本乡。”
(2).经营家业。 元 戴表元 《义蜂行》:“山翁爱蜂如爱花,山蜂营蜜如营家。”
《漢語大詞典》:台长(臺長)
古时御史台的长官。一般指御史大夫。 明 代罢御史台,置都察院,则以左右都御史为台长。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御史臺三院。一曰臺院,其僚曰侍御史,众呼为端公。见宰相及臺长,则曰某姓侍御。” 宋 苏辙 《谢除尚书右丞表》:“伏念臣衰迟晚节,遭遇圣时,还朝首擢於諫垣,求言终寘於臺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御史阿内侍:“当时臺长 顾佐 ,号为清正。”
《漢語大詞典》:庭参(庭參)
封建时代下级官员趋步至官厅,按礼谒见长官。文职北面跪拜,长官立受;武职北面跪叩,自宣衔名,长官坐受。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 成都府 知録,虽京官,例皆庭参。”宋史·郑刚中传:“都统每入謁,必庭参然后就坐。”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垂老得这一个教官,又要去递手本,行庭参,自学得腰胯硬了,做不来这样的事。”
《漢語大詞典》:党正(黨正)
(1). 周 时地方组织的长官。周礼·地官·党正:“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五百家为党正,其长也。”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周官》乡大夫之属,比长、閭胥、族师、党正,乡官也。” 清 龚自珍 《对策》:“臣考 周 之三物六行,乡大夫、遂人掌之,而饮射读法,及教民祭祀之礼,及书其过恶,皆州长、党正主之。”
(2).言论正直。荀子·非相:“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 杨倞 注:“党与讜同,谓直言也。”
《國語辭典》:管带(管帶)  拼音:guǎn dài
营长的旧称。如:「他是我入伍时的步兵管带,全营都由他指挥管理。」
《漢語大詞典》:镇城(鎮城)
负责城防的军事长官。周书·梁椿传:“别攻 阎韩镇 ,斩其镇城 徐卫 。”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二年:“ 齐 镇城 伏敬远 勒甲士二千人据东城,举烽严警。” 胡三省 注:“镇城,即防城大都督之任。”
《國語辭典》:寺卿  拼音:sì qīng
1.汉制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寺大卿,寺卿之名自此始。
2.达官显宦。宋。王禹偁 赠卫尉宋卿二十二丈诗:「谪宦归来发更斑,徊翔犹在寺卿闲。」
《国语辞典》:奉笺(奉笺)  拼音:fèng jiān
上书给长官。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奉笺。」《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遣张虑奉笺于刘琨。」
分类:上书长官
《國語辭典》:倅车(倅車)  拼音:cuì jū
副车。《周礼。夏官。戎仆》:「戎仆掌驭戎车,掌王倅车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