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是非  拼音:shì fēi
1.事理的对与错。《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泛称口舌的争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替他免了一场是非,成全了功名。」《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知道不过是家下婆子们,又不知搬什么是非。」
《漢語大詞典》:过事(過事)
(1).过错;错事。荀子·臣道:“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殞社稷之惧也。”《后汉书·桓谭传》:“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 宋 张庭坚 《惟几惟康其弼直》:“是以虑无遗策,举无过事。”
(2).谓事情办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阮光禄 赴山陵,至都,不往 殷 刘 许,过事便还。”
(3).过分地做某种活动。 清 陈文述 《秦淮感郑妥娘事》:“ 孔东塘 《桃花扇》乐府过事丑詆,因为正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小品文本无功过,今之被人诟病,实因过事张扬。”
(4).方言。办婚事。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九回:“﹝ 地头蛇 ﹞随手脱下个金戒指,又掏出三百块鬼子票,递给 张老汉 说:‘这是彩礼,一应花消齐由我出。唔,初五过事吧!’” 孙犁 《白洋淀纪事·正月》:“他们明天就过事,我们贫农团叫我代表,向你提出来,这件亲事,我们要热闹热闹。”
(5).过问。《中国民间故事选·捻军的故事》:“也没等让让,端起酒就喝,见菜就吃,转眼的工夫,一桌子酒菜没让 老僧王 过事,他都干完了。”
《國語辭典》:罪恶(罪惡)  拼音:zuì è
触犯律法、伤害他人或违背良心行为。宋。苏轼赠钱道人〉诗:「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
《国语辞典》:自误(自误)  拼音:zì wù
因自己做错事而害了自己。《三国演义》第九回:「非司徒言,布几自误!」《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长兄年力鼎盛,万不可蹉跎自误。」
分类:自己错事
《国语辞典》:悔愧  拼音:huǐ kuì
因做错事而感到后悔惭愧。如:「他悔愧得无地自容。」
《国语辞典》:做不是  拼音:zuò bù shì
做错事,指偷盗等不法勾当。《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不想却有一个做不是的,日间赌输了钱,没处出豁,夜间出来掏摸些东西。」《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即时差缉捕使臣马翰,限三日内要捉钱府做不是的贼人。」
《国语辞典》:不知者不罪  拼音:bù zhī zhě bù zuì
(谚语)不是故意或不知情之下所做的错事,就不加以怪罪。清。李渔《慎鸾交》第三三出:「原来是侯老爹,古语道得好,不知者不罪。请问侯老师,前日来过,昨日来过,为甚么今日又来。」也作「不知不罪」、「不知者不做罪」。
《国语辞典》: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  拼音:qián rén sǎ tǔ mí le hòu rén de yǎn
(谚语)比喻前人做错事,连累了后人。《红楼梦》第七二回:「他虽没留下个男女,也要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才是。」《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谁家保得过常常无事?也不要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哪。」
《国语辞典》:不知者不做罪  拼音:bù zhī zhě bù zuò zuì
不是故意或不知情之下所做的错事,就不加以怪罪。《三侠五义》第一一八回:「武伯南道:『你不要如此。咱们原没见过,不知者不做罪,俺也不怪你。』」也作「不知不罪」、「不知者不罪」。
《國語辭典》:自作自受  拼音:zì zuō zì shòu
自己招惹事情,由自己承担不良的后果。《水浒传》第二回:「这个不妨。若是打折了手脚,也是他自作自受。」《红楼梦》第五一回:「他这会儿不说保养著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
《國語辭典》:自食其果  拼音:zì shí qí guǒ
自己吃到自己所种的果实。比喻做了坏事,由自己承担其后果。如:「假若人类只顾图利而破坏自然环境,将来必会自食其果的。」
《国语辞典》:犯错(犯错)  拼音:fàn cuò
做错事。如:「一定要好好规劝他,以免日后再犯错。」
分类:犯错错事
《国语辞典》:不知不罪  拼音:bù zhī bù zuì
不是故意或不知情之下所做的错事,就不加以责怪。如:「不知不罪,你放心,我不会怪你的。」也作「不知者不做罪」、「不知者不罪」。
《漢語大詞典》:烧胡了洗脸水(燒胡了洗臉水)
俗语。喻指糊涂做错事。红楼梦第五九回:“我妈为甚么恨我?我又没烧胡了洗脸水,有甚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