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倒杖策
倒持所拄之杖及马鞭,喻心神恍惚而行动错乱。列子·说符:“ 白公胜 虑乱,罢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贯颐。”《淮南子·说山训》:“ 白公胜 之倒杖策也…… 儿説 之为 宋王 解闭结也,此皆微眇可以观论者。”韩非子·喻老:“ 白公胜 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鋭贯顊,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國語辭典》:颠颠倒倒(顛顛倒倒)  拼音:diān diān dǎo dǎo
1.形容事情不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话说天下的事,惟有天意最深,天机最巧,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隋唐演义》第四二回:「人的事体,颠颠倒倒,离离合合,总难逆料,然惟平素在情义两字上,信得真,用得力,随处皆可感化人。」
2.形容人言行没有条理,不可相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此老奴颠颠倒倒,是个愚懵之人,其梦何足凭准!」
《漢語大詞典》:癫癫倒倒(癲癲倒倒)
形容言行错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只得勉强劝諭夫人道:‘此老奴癲癲倒倒,是个愚懵之人,其梦何足凭準!’”
分類:言行错乱
《漢語大詞典》:错氛(錯氛)
谓气候错乱。《韩诗外传》卷二:“国无道则飘风厉疾,暴雨折木,阴阳错氛。”
分類:气候错乱
《國語辭典》:十十五五  拼音:shí shí wǔ wǔ
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多少不等,分别聚合。《乐府诗集。卷三九。相和歌辞十四。古辞。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北史。卷七六。来护儿传》:「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鎗。」
《漢語大詞典》:神志不清
神志错乱。例如:他因发烧而神志不清。
精神错乱。例如:神志不清的老人。
《漢語大詞典》:结縎(結縎)
亦作“ 结愲 ”。 谓思绪错乱,郁结不解。 汉 王逸 《九思·怨上》:“佇立兮忉怛,心结縎兮折摧。”汉书·息夫躬传:“涕泣流兮萑兰,心结愲兮伤肝。”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惟秋色之顥顥,心结縎兮悲起。”
《漢語大詞典》:瞀见(瞀見)
愚昧错乱的见解。 梁启超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 伯氏 以为学者往往以国民与民族混为一谈,是瞀见也。”
《漢語大詞典》:缪节(繆節)
节令错乱。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阴阳相沴,寒燠繆节。”
分類:节令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