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锋镝(鋒鏑)  拼音:fēng dí
刀刃和箭镞,用为兵器的通称。《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且今日宋谦死于锋镝之下,皆主公轻敌之故。今后切宜保重。」也称为「锋鍉」、「锋镞」。
《國語辭典》:锋车(鋒車)  拼音:fēng chē
古代外放官员有紧急事故,返回朝廷所乘的快车。清。王鹏运〈八声甘州。是男儿万里惯长征〉词:「认参差神京乔木,愿锋车归及中兴年。」
《漢語大詞典》:追锋车(追鋒車)
古代一种轻便的驿车,因车行疾速,故名。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阵之间,是为传乘。”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於是復命讲礼记”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以 望 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賁卒五人,每有集会, 望 輒奔驰而至。”宋书·五行志二:“会帝疾篤,急召之,乃乘追锋车东渡河。”亦省称“ 追锋 ”。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急贤之旨,欲赐追锋。” 明 唐顺之 《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骁将》:“斫残右臂方挥刃,殪尽追锋未释冰。”
《漢語大詞典》:锋铓(鋒鋩)
见“ 锋芒 ”。
《國語辭典》:锋芒(鋒芒)  拼音:fēng máng
1.刀剑的尖利部分。比喻人的锐气与才华。如:「锋芒太露」。《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2.细微的事情。汉。王充《论衡。超奇》:「锋芒毛发之事,莫不纪载。」
《國語辭典》:机锋(機鋒)  拼音:jī fēng
1.佛教禅宗以含意深刻,不落迹象的言语彼此问答,互相启发,有如弩箭触机而发其锋锐,称为「机锋」。宋。苏轼〈金山妙高台〉诗:「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你问一机锋,叫黄秀才答。」
2.机警锋利的言词。《明史。卷三○五。宦官列传二。张彝宪》:「给事中傅朝佑言坤妄干弹劾之权,且其文词练达,机锋挑激,必有阴邪险人主之。」
《國語辭典》:词锋(詞鋒)  拼音:cí fēng
形容文词锋芒,有如刀刃。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足下素挺词锋,兼长理窟。」唐。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國語辭典》:锋刃(鋒刃)  拼音:fēng rèn
刀剑锐利的部分。如:「拿刀时要小心,别被锋刃割伤了。」
《漢語大詞典》:摧锋(摧鋒)
挫败敌军的锐气。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文无升堂庙胜之功,武无摧锋接刃之効。” 南朝 梁 刘孝标 《出塞》诗:“陷敌摐金鼓,摧锋扬斾旌。” 唐 杜甫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诗之一:“四镇富精鋭,摧锋皆絶伦。” 明 唐顺之 《重修解州关侯庙开彦楼记》:“然使侯为摧锋拔城之将,孰与侯为伏剑死绥之将也。”
《國語辭典》:笔锋(筆鋒)  拼音:bǐ fēng
1.笔毫的尖锋。唐。李白〈草书歌行〉:「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2.书法笔画的棱角、锋芒。宋。姜夔〈续书谱〉:「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九。书诀。唐太宗笔法诀》:「趯须存其笔锋得而出,策须仰策而收。」
3.比喻所写的文章。如:「他的笔锋常带有感情。」
《國語辭典》:先锋(先鋒)  拼音:xiān fēng
1.战时率先迎敌的人或部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吐蕃凡有战攻的事,必驱使沙陀军向前,做著先锋。」《三国演义》第五回:「更须一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
2.泛指一切事物的开创者或领先者。如:「这些设计师是领导流行的先锋。」
《漢語大詞典》:追锋(追鋒)
见“ 追锋车 ”。
《漢語大詞典》:追锋车(追鋒車)
古代一种轻便的驿车,因车行疾速,故名。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阵之间,是为传乘。”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於是復命讲礼记”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以 望 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賁卒五人,每有集会, 望 輒奔驰而至。”宋书·五行志二:“会帝疾篤,急召之,乃乘追锋车东渡河。”亦省称“ 追锋 ”。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急贤之旨,欲赐追锋。” 明 唐顺之 《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骁将》:“斫残右臂方挥刃,殪尽追锋未释冰。”
《骈字类编》:剑锋(剑锋)
唐 白居易 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唐 黄滔 马嵬 锦江晴碧剑锋奇,合有千年降圣时。
分类:剑锋
《國語辭典》:交锋(交鋒)  拼音:jiāo fēng
刀锋相接。指打仗、作战。《三国演义》第二回:「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西游记》第五五回:「交锋三五个回合,不知是甚兵器。」也作「交兵」。
《國語辭典》:谈锋(談鋒)  拼音:tán fēng
言辞锐利。宋。苏轼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二首之二:「绮罗胜事齐三阁,宾主谈锋敌两都。」
《國語辭典》:前锋(前鋒)  拼音:qián fēng
1.先锋,军队的前导部队。《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大王宜悉淮南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军前锋。」《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遣铜仁守备带领本协人马,从石屏山直抵九曲岗,以遏其前锋。」
2.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中主要担任进攻的球员。
《國語辭典》:争锋(爭鋒)  拼音:zhēng fēng
1.交战争胜。《汉书。卷四○。张良传》:「楚人剽疾,愿上慎毋与楚争锋。」《三国演义》第三回:「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
2.因妒嫉而相争。《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常言道:『近奸近杀。』倘若争锋起来,致伤人命,也要带累邻舍。」也作「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