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飞锋(飛鋒)  拼音:fēi fēng
疾速的兵刃。《文选。张协。七命》:「口咬霜刃,足拨飞锋。」《文选。陆机。乐府诗一七首之三》:「飞锋无绝影,鸣镝自相和。」
分類:兵刃
《漢語大詞典》:锋毫(鋒毫)
指笔锋。说郛续卷四六引 明 杨慎 《墨池琐录》:“墨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锋毫。”
分類:笔锋
《國語辭典》:镝锋(鏑鋒)  拼音:dí fēng
箭头。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异俗》:「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张数尺,箭长尺馀,以燋铜为镝,涂毒药于镝锋,中人即死。」
分類:箭头尖端
《韵府拾遗 冬韵》:鏖锋(鏖锋)
白玉蟾懒翁斋赋以勋业览镜以文章鏖锋
《高级汉语词典》:威锋
威德
《分类字锦》:纤锋(纤锋)
成公绥 弃故笔赋 建犀角之元管,属象齿于纤锋。
分类:
《漢語大詞典》:追锋车(追鋒車)
古代一种轻便的驿车,因车行疾速,故名。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阵之间,是为传乘。”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於是復命讲礼记”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以 望 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賁卒五人,每有集会, 望 輒奔驰而至。”宋书·五行志二:“会帝疾篤,急召之,乃乘追锋车东渡河。”亦省称“ 追锋 ”。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急贤之旨,欲赐追锋。” 明 唐顺之 《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骁将》:“斫残右臂方挥刃,殪尽追锋未释冰。”
《漢語大詞典》:尖锋(尖鋒)
指毛笔字的起笔露锋而呈棱角。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述书中:“盖人之腕本侧倚於几,任其势则笔端仰左尖成尖锋。” 清 包世臣 《跋荣郡王临快雪内景二帖》:“大凡 六朝 相传笔法,起处无尖锋。”
《國語辭典》:正锋(正鋒)  拼音:zhèng fēng
一种运笔方式。使用毛笔书写时,无论如何运转,笔锋保持在笔画的中间。也称为「中锋」。
《韵府拾遗 冬韵》:豪锋(豪锋)
庾敱意赋天地短于朝生兮亿代促于始旦顾瞻宇宙微细兮眇若豪锋之半
《漢語大詞典》:锋剑(鋒劍)
谓以剑刺杀。《前汉书平话》卷下:“ 吕超 舒项头於怀中。 樊亢 笑曰:‘何亦避之!’锋剑,头落地。”
分類:刺杀
《國語辭典》:锋头(鋒頭)  拼音:fēng tou
1.刀箭可伤人的锐利地方。用以比喻危险和灾难。如:「避锋头」。
2.言行表现特别活跃或出色,格外惹人注意。如:「他今天晚上出尽了锋头」。也作「风头」。
《漢語大詞典》:辩锋(辯鋒)
论辩的锋芒。 唐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僚》诗:“ 枚 藻清词律, 邹 谈耀辩锋。”
分類:论辩锋芒
《國語辭典》:八面锋(八面鋒)  拼音:bā miàn fēng
1.形容人说话措词圆滑,好像面面都有理。如:「这个人说话八面锋,你是占不到便宜的。」
2.书名。清。李鉴堂《俗语考原。八面锋》:「言面面锐利,发必有中也。宋人有《永嘉八面锋》一书,为预拟程试答策之用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三五。子部。类书类一。永嘉八面锋》:「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凡提纲八十有八,每纲又各有子目,皆预拟程试答策之用。」
《漢語大詞典》:齐锋(齊鋒)
把锋芒同时指向某一方向。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驱率羌胡,齐锋东向。” 晋 左思 《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张仪 、 张禄 亦足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