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试锋芒(小試鋒芒)  拼音:xiǎo shì fēng máng
锋芒,刀剑锋利的部分,用以比喻人的才干、锐气。小试锋芒比喻有才干的人稍微显露一下他的本事。如:「他今天的表演,不过是小试锋芒而已,就已经造成了全场轰动。」
《国语辞典》:冒镝当锋(冒镝当锋)  拼音:mào dí dāng fēng
镝,箭头。冒镝当锋指亲自上阵作战。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出:「叹当初早不用鸿门计,把孤身冒镝当锋,时不利。」
《国语辞典》:冒锋突围(冒锋突围)  拼音:mào fēng tú wéi
在危急情势下,冒著危险,冲破敌人的包围。《三国演义》第一一回:「闻君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故特令某冒锋突围,前来求救。」
《国语辞典》:抢尽锋头(抢尽锋头)  拼音:qiǎng jìn fēng tou
非常出色而吸引所有的注意。如:「那部电影在本届影展中获得最多奖项,真是抢尽锋头了。」
《国语辞典》:锋镝馀生(锋镝馀生)  拼音:fēng dí yú shēng
从刀箭下逃生。指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如:「这位老伯伯是唯一锋镝馀生的人。」
《国语辞典》:锋发韵流(锋发韵流)  拼音:fēng fā yùn liú
比喻文章流畅幽美。如:「他的大作,布局错落有致,笔调锋发韵流,令人百读不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国语辞典》:锋芒逼人(锋芒逼人)  拼音:fēng máng bī rén
形容才能出众或言词犀利,使人感到威胁。如:「他对别人说话时,言词总是那样的锋芒逼人。」
《国语辞典》:锋芒内敛(锋芒内敛)  拼音:fēng máng nèi liàn
形容自我检束、不放纵自己的锐气和才华。如:「他锋芒内敛,其实能力很强。」
《国语辞典》:锋芒所向(锋芒所向)  拼音:fēng máng suǒ xiàng
比喻一个人的锐气、才华所及之处。如:「这颗艺坛新星,异军突起,锋芒所向,无可匹敌。」
《国语辞典》:乌兹冲锋枪(乌兹冲锋枪)  拼音:wū zī chōng fēng qiāng
以色列所制造的九毫米冲锋枪。为英语UZI的音译。射击方式可分全自动与半自动方式。当枪托打开时,长六百四十毫米,不带匣重三点七公斤。理论射速每分钟五百至六百发,有效射程一百八十公尺。
《国语辞典》:推锋争死(推锋争死)  拼音:tuī fēng zhēng sǐ
奋勇杀敌,不畏牺牲。《史记。卷五。秦本纪》:「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国语辞典》:崭露锋芒(崭露锋芒)  拼音:zhǎn lù fēng máng
突显才华能力。如:「他苦读有成,终于在这次考试崭露锋芒。」
《国语辞典》:针锋相投(针锋相投)  拼音:zhēn fēng xiāng tóu
两针尖锋互相投合,不处于对立状态。比喻双方言语、性情、意见等相投合。《景德传灯录。卷二五。天台山德韶国师》:「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相,事无不通,理无不备。」也作「针芥相投」。
《国语辞典》:避锋头(避锋头)  拼音:bì fēng tóu
比喻见情势不对而躲到别的地方。如:「外面风声这么紧,他早就躲到乡下避锋头去了!」也作「避风头」、「避锐锋」。
《国语辞典》:北极锋(北极锋)  拼音:běi jí fēng
环绕于北极极圈气团和极地气团中的持久、半连续性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