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电暖锅(电暖锅)  拼音:diàn nuǎn guō
大陆地区指一种装有电热装置,通电后可烧煮食物的锅子。
《国语辞典》:抱锅(抱锅)  拼音:bào guō
要饭、行乞。如:「他穷得只差没抱锅了!」也称为「抱沙锅」。
分类:要饭行乞
《国语辞典》:杯锅(杯锅)  拼音:bēi guō
大陆地区指一种兼有杯子和锅子双重功能的日常用具。由搪瓷盖、碗、锅三部分组合而成。
《国语辞典》:撩锅(撩锅)  拼音:liáo guō
火锅。《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谏议即时教安排酒樽、食垒、暖荡撩锅,办几件食次。」
分类:火锅
《国语辞典》:快锅(快锅)  拼音:kuài guō
即利用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高压,使食物快熟的钢锅。是一种能用锅盖密封的锅具。透过液体在较高气压下沸点会升高的原理,使水可以达到较高温度而不沸腾,也称为「压力锅」。
《国语辞典》:燉锅(燉锅)  拼音:dùn guō
一种电器厨具用品,专指燉食物用的锅。
《国语辞典》:电锅(电锅)  拼音:diàn guō
一种以电热方式来烹煮食物的家电用品。具有自动控制烹煮及保温的功能。依构造可分直接加热式及间接加热式。后者使用时,需在锅内加入适量的水。
《国语辞典》:锅垢(锅垢)  拼音:guō gòu
附著于锅炉或热交换器等内壁上的物质。因溶于水中的钙、镁等盐类,受热析出,黏附于锅的内壁。可用稀酸或稀碱处理。
《国语辞典》:锅渣(锅渣)  拼音:guō zha
油豆腐,是用豆粉制成的食品。《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别说锅渣面筋,我连盐酱都不动,我许的是吃白斋。」
《国语辞典》:锅庄(锅庄)  拼音:guō zhuāng
一种藏族民族舞蹈。是在农暇或节庆时,男女围成圆圈,边唱边跳的舞蹈。
《国语辞典》:吃旧锅粥(吃旧锅粥)  拼音:chī jiù guō zhōu
再回去做已经做过的事。《金瓶梅》第八○回:「不拘几时,还是吃旧锅粥去了。」
分类:已经
《国语辞典》:打破沙锅(打破沙锅)  拼音:dǎ pò shā guō
比喻追根究柢,非问个清楚不可。
分类:清楚不可
《国语辞典》:焖烧锅(焖烧锅)  拼音:mēn shāo guō
一种利用真空断热原理制成的内外双层锅具。烹调时先将食物放入内锅加热,再将内锅放入外锅中加以焖熟。如:「用焖烧锅烹煮食物比较省火。」
《国语辞典》:锣锅子(锣锅子)  拼音:luó guō zi
比喻背驼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水蛇腰的那个东西叫作袁宝珠,我瞧他那个大锣锅子,哼哼哼哼,真也像他妈的个元宝猪。」也作「罗锅」、「罗锅儿」。
分类:
《国语辞典》:罗锅桥(罗锅桥)  拼音:luó guō qiáo
拱形桥。如:「前头有一条罗锅桥,过了那桥,就到张家渡了。」
分类: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