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摇铃打鼓(摇铃打鼓)  拼音:yáo líng dǎ gǔ
比喻随地声张,四处宣扬,使人尽皆知。《金瓶梅》第六二回:「既是你乔家亲爹主张,兑三百二十两抬了来罢!休要只顾摇铃打鼓的了。」也作「摇旗打鼓」。
《漢語大詞典》:一串铃(一串鈴)
明 代一种役银的上解办法。要点是统一征收,分项上解。明史·食货志二:“时又有纲银、一串铃诸法。纲银者,举民间应役岁费,丁四粮六总徵之,易知而不繁,犹网之有纲也。一串铃,则伙收分解法也。”解,上缴。
《國語辭典》:系铃解铃(繫鈴解鈴)  拼音:xì líng jiě líng
比喻问题、困难还是得原关系才能解决。参见「解铃还是系铃人」条。
分類:问题解决
《分类字锦》:锡鸾和铃(锡鸾和铃)
左传锡鸾和铃昭其声也注锡在马额鸾在镳和在衡铃在旂动皆有鸣声
分类:偶字
《国语辞典》:卖杖摇铃(卖杖摇铃)  拼音:mài zhàng yáo líng
在街上假装医生行医以骗人。《金瓶梅》第六一回:「此人东门外有名的赵捣鬼,专一在街上卖杖摇铃,哄过往之人。他那里晓得甚脉息病源。」
《国语辞典》:虎项金铃(虎项金铃)  拼音:hǔ xiàng jīn líng
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比喻问题由谁制造,仍由谁去解决。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金陵清凉泰钦禅师》:「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国语辞典》:摇铃儿的(摇铃儿的)  拼音:yáo líng ér de
北平有售卖脂粉针线的小贩,只摇动一种特制的铃,而不叫卖,人们常称之为「摇铃儿的」。
《国语辞典》:音乐电铃(音乐电铃)  拼音:yīn yuè diàn líng
启动时会发出音乐的电铃。也称为「音乐铃」。
《国语辞典》:风铃花(风铃花)  拼音:fēng líng huā
植物名。锦葵科风铃花(苘麻)属,常绿灌木。小枝纤细,叶有长柄,掌状五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钝锯齿缘。花具长梗,下垂性,状如悬铃,长四至五公分,花有五瓣,花色橙黄,有暗红色的细条纹。供观赏用。
《国语辞典》:碰铃(碰铃)  拼音:pèng líng
乐器名,打击乐器。古代称星。铜制,形状如铃,无铃舌,一副两个,用绳串连。相互碰击发声,声音清脆,无固定音高。也称为「碰钟」、「双星」、「撞铃」、「双馨」、「声声」、「水水」等名称。
《国语辞典》:法铃(法铃)  拼音:fǎ líng
藏族摇击乐器。传自印度佛教密宗。铜制铃身,通高约二十五釐米。平口,身似钟,顶部及铃身以花纹为饰。体内悬金属铃舌。铃柄铜或银制,多雕以佛像,持柄摇铃发音,用于喇嘛法事诵经及佛乐。道教亦用以作为法器。
《国语辞典》:银铃般(银铃般)  拼音:yín líng bān
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教室里充满了银铃般的笑声和歌声。」
《国语辞典》:按铃申告(按铃申告)  拼音:àn líng shēn gào
向法院按铃提出告诉。类似中国古代的击鼓鸣冤。今各地方法院检察处门口都设有申告铃,被害人及其他有告诉权人均可向法院按铃申告,由值日检察官开庭并作笔录,只要是合法告诉,法院一定受理。
《国语辞典》:丁铃当啷(丁铃当啷)  拼音:dīng líng dāng lāng
拟声词。形容金属、瓷器等连续撞击的声音。如:「地震来时,厨匮上的碗盘锅盖瞬间丁铃当啷作响。」也作「钉铃铛锒」。
《国语辞典》:钉铃铛锒(钉铃铛锒)  拼音:dīng líng dāng láng
拟声词。形容金石碰撞所发出的声音。《通俗常言疏證。什物。钉铃铛锒》引《枕亚浪墨续集》:「吴语真脚本,形容声响曰:『钉铃铛锒』。」也作「丁铃当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