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7或1698—1773 【介绍】: 清江苏山阳人,字藉五,号山夫,晚号顿研、钝根。曾以贡生补镶蓝旗教习,晚官凤阳训导。生平专治文字训诂之学。有《别雅》、《说文引经考》、《山阳志遗》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9—1773 【介绍】: 清山东诸城人,字延清,号尔钝。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多次奉命察看黄河、运河河工。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四任会试正考官。卒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六
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诸城人。雍正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刘统勋(1699—1773) 清朝官员。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人,是著名宰相刘墉之父。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至宰相,历任刑工吏诸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卒授太傅,谥文正。有《刘文正集》。曾与湖北学政凌如焕(字啄成,一作琢臣)同登黄鹤楼,作七律《凌琢臣学使招登黄鹤楼四首》。
维基
刘统勋(1700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县(今属于高密)逄戈庄村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之后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寿73岁。刘统勋为人正直,以能谏著称,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都有显著政绩,为官四十多年,身兼数职,始终清廉,不曾贪污受贿。乾隆帝评价:「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谥号「文正」。乾隆后期重臣刘墉即刘统勋之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2—1766 【介绍】: 清江西宁都人,字端臣,号钝斋。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学士、协办内阁学士、武英殿总裁官、詹事。工诗文,通乐律易卜诸书。尝典河南、顺天乡试,提督河南学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字小钝。乾隆十八年拔贡,补广西那地州州判,升秦安县知县。师全祖望。编定祖望文内、外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1—1899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筱泉。李鸿章兄。道光二十九年以拔贡生铨湖南永定知县。曾从曾国藩主饷运事。同治间擢湖南巡抚,屡阻击太平军李世贤部及贵州苗教各军。四督湖广,后移督两广。以疾归。卒谥勤恪。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瀚章(1821~1899) 晚清官员。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号钝叟。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兄。以拔贡朝考签分湖南,曾任善化等县知县,累官广东布政使、湖南巡抚、浙江巡抚、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漕运总督加兵部尚书衔、两广总督赏太子少保衔。卒谥勤恪。有《合肥李勤恪公政书》等。同治七年(1868),以湖广总督身份主持重建黄鹤楼,又奏请得旨在黄鹤楼后合建“官胡二公祠”。瀚章、鸿章两兄弟在黄鹤楼赴宴时座位之争,也是士林一段趣话。
刘庠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901 【介绍】: 清江西南丰人,字慈民,号钝叟。咸丰元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历主徐州云龙、海州敦善、清江浦崇实各书院,先后三十余年。教人以勤学笃行为主。曾手写《十三经》,自号写十三经老人。有《俭德堂文集》、《紫芝丹荔房诗集》、《说文蒙求》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马骏声,字天梅,一字慧云,号剑公,别号钝剑,江苏金山人。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胡传(1841~1895),字铁花,一字守三,号钝夫,安徽绩溪人。咸丰六年(1856),随父亲至上海求学。咸丰八年(1858),通过上海县试;次年,通过松江府试。咸丰十八年(1868)入上海龙门书院,追随刘熙载研习经史。在龙书院三年,关心时事,潜心古代军事地理学,尤嗜《读史方舆纪要》。同治九年(1870)以岁贡就职训导。后经保奏,以直隶知州补用,分发江苏。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来台,三月奉巡抚邵友廉委派,赴大嵙崁内山察看前线军情地势。不久,担任「全台营务处总巡」。以六个月的时间走遍台湾全岛,南到恒春,北至沪尾(淡水),并深入后山:台东、花莲、宜兰,甚至远达外岛澎湖,亲赴全台三十一营、二十八哨、二队,考察防务设施及训练情形。接著,担任「台南盐务总局提调」,办理台南盐务,积弊一清,盐务大有起色。光绪十九年(1893)年五月,奉委「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一职,兼「镇海后军各营」统领,大力扫除军中鸦片,加强后山防务。在台任职三年多,从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二十八日止,台湾割让给日本后,始奉命内渡;于是年八月十五日,病逝于厦门,年五十五。在台期间留有日记及台湾禀启存稿,其中对台湾山川地形、人文政治都有详明的记载。兹以胡传所著《台湾日记与禀启》(台银文献丛刊第七十一种)所录诗为底本,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庆州人。字寿敬。号石菱、钝斋、溪园退士。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梁成楠(?~?),字子嘉,号钝庵,清广东三水诸生。少怀才负气,应制科时因得罪有司,离乡出走;遍游长江中下游,曾于吴、楚一带担任幕客。厌刑名、钱谷之俗,后东渡来台。居台十馀年(约1885~1895),入巡抚刘铭传幕下,并在中部统领林朝栋军队担任书记,掌理开山抚番之相关文书,深得刘铭传器重。光绪十二年(1886)负责东势角抚垦事宜,亲自走访各番社,询问民众疾苦,并纳番女为妾,甚得当地住民爱戴。光绪十三年(1887)安抚万社番民,并有意开发卓兰一带,置产台湾。乙未(1895)割台,委署彰化县令;未几,日军至,携妾从刘永福内渡,在台之家产尽失。日治后,再度来台,寓居雾峰林家;曾走访鹿港洪繻,以诗唱和,相谈甚欢。后因在台不得志,郁郁离去,客死于香江。洪繻《寄鹤斋诗话》评云:「钝庵诗法,盖由昌黎入手而上溯杜公,旁及苏、黄也;故健而峭,宗派甚正。」。近人李渔叔认为梁成楠诗,即境抒思,吐词真切,能摒除浮词伪语,有清明亢爽情致。兹以连横《台湾诗荟》收录梁氏六十八首诗为底本,参照洪繻《寄鹤斋诗话》、许铁峰《铁峰诗话》、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等编校。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经野(1855年—1943年)字莘夫,号曹南钝士,山东省曹县龚楼乡土地庙人(清朝为菏泽县扣地),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李经野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读私塾。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会试,中三甲九十一名进士;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光绪十年(1884年)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六月(1898年),山东省办理股票,当局按田亩摊派,李经野认为“此乃扰民之法”,乃上奏,意见获光绪帝采纳,下令禁止此类行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同年升任福建司郎中兼财政处提调内仓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贬为廉州府知府。在廉州府任内,他清理积案,兴办学校,还集资兴建廉州西门桥,并亲自书写了“惠爱桥”匾额,悬挂在桥顶。廉州邮局当时由洋人控制,一位华籍员工工作失误,洋人本拟自行处置,但李经野三次去邮局交涉,要回了该华员,由中国自行处理,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廉州府知府三年任满后,李经野调任湖北造币总厂总办,但他未就职,而是称病回乡。辛亥革命后,李经野一直在家闲居。1917年张勋复辟时期,他曾被任命为度支部右丞。1936年,韩复矩亲自拜望李经野,并拟聘其孙子李序安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兼韩复矩的秘书,遭李经野谢绝。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方面多次请他“主持地方”,均遭其拒绝。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掩护中国共产党干部。1938年3月,中共曹县工委委员、民运部长于子元到曹县东南开展工作,其间长期居住于李经野家。单县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张彤光遭到隶属亲日政权的县长通缉,躲藏在李经野家,后经李经野疏通,终于令其脱险。1938年底,八路军115师344旅在代旅长杨得志的率领下向南行进,于旧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温楼遭国民党方面李文斋部曾立堂的阻挡,双方激战三个昼夜,344旅未能攻克温楼。后来,李经野促成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使344旅得以顺利南下。侯集区区长赵殿科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将李经野家作为联络点,他后来说,“李大人是清朝官员,晚年对共产党是有认识的,好多地下党员都得到他的帮助,其情难忘。”1943年,李经野逝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7—1898 【介绍】: 清四川绵竹人,初字退之,后字叔峤,又字钝叔。初入张之洞幕。光绪十五年,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后以陈宝箴荐,加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政变起,与谭嗣同等同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说经堂诗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五
杨锐,字叔峤,绵竹人。光绪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加四品卿衔。有《说经堂诗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沈汝瑾(一八五八—一九一七),字公周,号石友,别署钝居士、听松亭长。常熟人。光绪庠生,沈浸诗学数十年,诗高洁,自谓“五百年无入眼诗”;家富金石书画,尤专于藏砚。有《鸣坚白斋诗集》、《沈氏砚林》。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冒广生(1873-1959) 字鹤亭,一字钝颐,号疚斋、瓯隐。江苏如皋人。冒襄后。蒙古人后裔。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应礼部试、经济特科试皆报罢。授刑部郎中,调农工商部。入民国,任财政部顾问、经济调查会会长。又任教于中山大学、太炎文学院。建国后,受聘为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特约顾问。工诗文词曲。诗风格俊爽,词才情横溢。有《小三吾亭文集》、《小三吾亭诗集》、《小三吾亭词集》,《疚斋杂剧》、《疚斋散曲》。
小三吾亭词
1873-1959,蒙族,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后诰授资政大夫。清末任刑部郎中、农工商部郎中,民国后历任农商部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江、浙等地海关监督,抗日战争前任中山大学教授。后任国史馆纂修。建国后,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著有《冒鹤亭词典论文集》、《疚斋词论》、《小三吾亭诗文集》。编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永嘉高僧碑传集》、《二黄先生集》、《如皋冒氏丝书》等书。
小三吾亭词·序
咸丰初,余与沈子伯眉、杜子仲容、季英、冒子哲斋、文川、汪子芙生,举文会于粤中。七人者道同齿若,饮食游戏,风晨月夕,靡不徵逐。其后,季英死于兵,仲容、哲斋、文川宦辙分驰,聚散之感,余与伯眉、芙生共之。伯眉、芙生喜填词,余倚洞箫和之,声呜呜然,若不知带甲满天地也。其后余入都,供职郎署。门孤援寡,浮沈白首,兹事废井垂卅年矣。比年乞假家居,则伯眉、仲容、文川、芙生后先殂谢,哲斋息影归如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既念逝者,行复自念,未尝不感伤于废兴之故,而英绝领袖之无其人也。鹤亭吾友为文川令孙,生之夕,梦其先巢民先生来又适与之同日,识者咸知其有异禀矣。稍长,应童子试,县府道皆冠其军,旋举孝廉,名大噪。其为文气咄咄若朝日,固宜其早成也。顾性好词,虽从余游,而时有以启余。尝与余言,词虽小道,主文谲谏,音内言外,上接骚辩,下承诗歌,自古风盛而乐府衰,六朝人子夜采莲之歌,未尝不与词合也。自长调兴而短令亡,南唐人生查子玉楼春之什,未尝遽与诗分也。又言学词当从唐人诗入,从宋人词出,每怪近日词家极轨南宋,黄九秦七已成绝响,亡论温李。尝集李昌谷诗为词一卷,欲以竟长短句之委而通五七言之邮。余韪其言,未尝不喜故人之有后也。顷以计偕入都,袖其词稿,乞余一言,余辱与鹤亭三世交,又念岭以南无有如鹤亭之可与言词者,因为以报之。且系之词,词曰(调寄庆春泽): 珠忏红禅,香描碧唾,十年秋梦初醒。唱出东风,何人共画旂亭。银河净涤生花笔,皱池波、底事干卿。话缠绵、幽恨桐悲,芳思兰馨。 楞华艳散霜芙萎,怅霓裳旧侣,法曲飘零。海上琴音,更无孤鹤潜听。白云只在山中住,诉冰弦、再鼓湘灵。泛仙槎、杏苑题春,歌遍瑶京。 光绪甲午冬,叶衍兰叙,时后七十有二。
小三吾亭词·词评
谭仲修(献)曰:鹤亭词格甚成就。 又曰:窳翁题鹤亭词曰忠爱闲情赋,风骚本事诗。房中笙磬乐,言外短长词。往者多遥旨,今谁会古思。由来称齑臼,段属外孙宜。词非过誉,予亦云然。 王幼遐(鹏运)曰:托体风骚,含情绵邈,拟之国朝,当于竹垞、水云间分踞一席。 又曰:集句古艳生香,绝去纂组之迹。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77.3.5-1925.7.7,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松江府金山县张堰镇(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中国近代诗人。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转向支持革命,与柳亚子、陈去病等创立南社。卷入曹锟贿选事件使他晚年声名不保,诗文由其弟高基编为《天梅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