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1691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苕文,号钝翁,小字液仙,晚号尧峰。顺治十二年进士。历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等。康熙十八年举鸿博,授编修,与修《明史》。在史馆撰稿甚勤,不肯屈从人意,旋即乞病归,居尧峰山。古文从欧阳修入,而仿佛明归有光,经学亦有造诣,为惠周惕之师。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五
汪琬,字苕文,又字钝庵,学者称钝翁,又称尧峰先生,长洲人。顺治乙未进士,累官刑部郎中。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有《钝翁前后类稿》。
词学图录
汪琬(1624-1691)字苕文,号钝庵,世称尧峰先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顺治进士,官刑部郎中、户部主事。康熙九年(1670)辞官归里,筑尧峰山庄,专事著述。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辞,授编修,与修《明史》,旋辞归。擅古文辞,与侯方域、魏禧齐名。有《钝翁类稿》、《尧峰文钞》。
清诗别裁集
字苕文,江南长洲人。顺治乙未进士,授户部主事,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官翰林院编修。著有《尧峰诗钞》。○钝翁官部曹后,与王西樵昆弟诸人称诗都下,风格原近唐人,中年后以剑南、石湖为宗,后则颓然降格矣。兹择其矜贵有馀者,著于卷中,不使挦扯字面者以钝翁为借口也。生平穿穴经史,议论俱有根柢,虽被其齮龁者,终称许焉。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苕文苏州人官编修
维基
汪琬(1624年—1691年),字苕文,号钝翁,号尧峰、玉遮山樵,江南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曾结庐居于太湖尧峰,学者称尧峰先生。明末清初散文家、政治人物。清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编修。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清初三大家」。天启四年(1624年)生于官宦之家,曾参与复社事。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四十六名进士出身。历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在馆六十馀日。乞病归。晚年结庐于太湖之尧峰山,闭户撰述,不问世事。康熙二十九年(1691年)卒。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
成文昭,字周卜,号过村,又号钝农,大名人。候选主事。有《谟觞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九
潘性敏,字钝庵,号清溪,狄道人。诸生。有《清溪诗草》。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
彭蠡,字秋水,号钝叟,溧阳人。官云南新兴知州。有《放余吟》。
僧达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浙江秀水人,字可闻,号钝隐。住寿生寺。好枯坐,兴到则吟诗作画。有《云坞诗存》。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通际,字山茨,号钝叟,通州人,本姓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字子钝,陕西醴泉人,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著有《海棠仙馆诗集》十五卷。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五
佟钺,字秉虔,号钝三,汉军旗人。官葭州知州。有《尔尔斋诗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及锋,号钝庵,又号钝头陀。诸生。游幕半天下。善绘山水,画人物得陈洪绶意趣。亦擅花卉。兼精篆隶。有《通介堂诗稿》。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二
徐世钢,字及锋,号莼盦,嘉兴人。诸生。有《通介堂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八
余榀,字生生,号钝庵,青神人。有《增益轩诗草》。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8—1748 【介绍】: 清浙江归安人,字岂宿,号钝叟、具茨山人。诸生。屡应乡试不中,乃专攻经史及程朱著作。以二十余年之心力,成《近思录集注》,又有《钝叟文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5—1765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敬身,号龙泓山人,又号钝丁、砚林、孤云、石叟、胜怠老人。乾隆初年举鸿博不就,卖酒街市。嗜好金石文字,工诗善画,所画梅笔意苍秀。尤精篆刻,擅长切刀法,为“浙派”开山祖,“西泠八家”之一。有《武林金石记》、《砚林诗集》、《砚林印存》等。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三
丁敬,字敬身,钱塘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有《砚林诗集》。

人物简介

维基
鄂乐舜(?—1756年),西林觉罗氏。初名鄂敏,字钝夫,号筠亭。满洲镶蓝旗人。进士出身。鄂尔泰从子,原名鄂敏。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秋谳侍班,因刑部侍郎王国栋牵连夺官。逾年之后,复官编修。乾隆二年(1737年),出知江西瑞州府,累迁湖北布政使。上命其更名鄂乐舜。迁甘肃巡抚,移任浙江,修海塘。不久,移官安徽,又移山东,尚未成行,被浙江按察使富勒浑密劾在浙江时,布政使同德为婪索盐商银八千,上命侍郎刘纶、浙闽总督喀尔吉善前往按治。经查实,逮鄂乐舜至京师,赐自尽。《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