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针线(針線)  拼音:zhēn xiàn
针与线。《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把收的王观察的个旧枕箱,把与他盛花儿针线。」《红楼梦》第五七回:「说著,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
《國語辭典》:针线(針線)  拼音:zhēn xian
缝纫、刺绣等工作或作品。《红楼梦》第二四回:「且说宝玉因被袭人找回房去,只见鸳鸯歪在床上看袭人的针线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我有个堂房侄女,今年十八岁,做得一手好针线。」
《國語辭典》:做针线(做針線)  拼音:zuò zhēn xiàn
做缝补或刺绣等工作。《红楼梦》第八回:「宝玉抓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
《国语辞典》:有针线(有针线)  拼音:yǒu zhēn xiàn
比喻做事聪明,有步骤,有计画。《西湖二集》卷一六:「若是朱淑真的父母是个有针线的人,一去访问,便知细的。」
《漢語大詞典》:针线人(針線人)
专为他人缝纫的妇女。 宋 洪迈 《夷坚三志·颜邦直二郎》:“ 武 ( 武三郎 )曰:‘家间有妾五六,何者是鬼?’曰:‘针线人 桂奴 是也。’”
《國語辭典》:针线娘(針線娘)  拼音:zhēn xiàn niáng
替人做针线、女红的妇女。《负曝闲谈》第一回:「县里的针线娘,跟我就如亲姊妹一般。」
《漢語大詞典》:针线活
用针做的活;特指除单纯用针缝的以外的活(如刺绣、编结、绒绣)
《漢語大詞典》:针线包(針綫包)
放置针、线等缝补用物的包。 贺敬之 《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人民日报》1960.11.30:“过去老红军、八路军一人都有一个针线包。” 束为 《好人田木瓜》:“爬上炕去,搬开他老伴的被子、针线包子、梳头盒子,检翻起来。”
《國語辭典》:讨针线(討針線)  拼音:tǎo zhēn xiàn
大小事情都由他人支配。形容在他人眼下过日子。《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日后少不得要在大儿子手里讨针线,今日与他结不得冤家,只索忍耐。」《金瓶梅》第八一回:「如今咱家这两个家乐,到那里,还在他手里讨针线哩!」
《国语辞典》:针线扁(针线扁)  拼音:zhēn xiàn biǎn
旧时妇女放针线等缝纫工具的圆筐。
《国语辞典》:针线盒(针线盒)  拼音:zhēn xiàn hé
装针、线、剪刀等缝纫工具的盒子。
《國語辭典》:针脚(針腳)  拼音:zhēn jiǎo
缝纫时两针间的距离与缝线的条理。《金瓶梅》第三九回:「这小履鞋,白绫底儿,都是倒扣针儿,方胜儿,锁的这云儿又且是好。我说他敢有老婆?不然,怎的扣捺的恁好针脚儿?」
《國語辭典》:针线(針線)  拼音:zhēn xiàn
针与线。《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把收的王观察的个旧枕箱,把与他盛花儿针线。」《红楼梦》第五七回:「说著,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
《國語辭典》:针线(針線)  拼音:zhēn xian
缝纫、刺绣等工作或作品。《红楼梦》第二四回:「且说宝玉因被袭人找回房去,只见鸳鸯歪在床上看袭人的针线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我有个堂房侄女,今年十八岁,做得一手好针线。」
《漢語大詞典》:箴缕(箴縷)
犹针线。引申为补缀。
分類:针线补缀
《國語辭典》:活路  拼音:huó lù
1.生路。《三国演义》第三回:「此间不可久恋,须别寻活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今耕者已得再生,吾亦该放条活路。」
2.可通行的道路。《水浒传》第四七回:「你便从村里走去,只看有白杨树便可转湾。不问路道阔狭,但有白杨树的转湾,便是活路,没那树时都是死路。如有别的树木转湾也不是活路。」
3.能够顺利进行事务的途径。《刘知远诸宫调。第三》:「莫忧拒,待交我寻活路,嗔不肯。」
4.生活的门路。如:「他穷得连条活路也没有。」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这厮每败坏风俗,搅的俺一家儿不成活路,那吃敲才百计亏图。」
5.工作。《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既是捻出丫头去了,这丫头的活路就该他做。」
《國語辭典》:压线(壓線)  拼音:yā xiàn
1.缝纫时按捺针线。语本唐。秦韬玉 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后比喻空为他人辛苦忙碌。
2.压到边线界线。如:「裁判判定对方发球压线出界。」
《漢語大詞典》:内具
(1).指妇女日常应用的佩巾、丝絮和针线袋之类物品。周礼·天官·内司服:“后之丧,共其衣服,凡内具之物。” 郑玄 注:“内具,纷帨线纊鞶袠之属。”
(2).男子的生殖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小和尚﹞因而説出能会缩阳为女,……人多不疑,直到引动淫兴,调得情热,方放出内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