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热釜
热锅
《骈字类编》:铁釜(铁釜)
后汉书西南夷传注南中八郡志曰邛河纵广岸二十里深百馀丈多大鱼长一二丈头特大遥视如戴铁釜状
《漢語大詞典》:釜庾
釜和庾,均古量器名。引申指数量不多。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王烈 者,字 彦方 ……卒於海表”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 烈 乃分釜庾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晋书·翟汤传:“人有餽赠,虽釜庾一无所受。” 明 宋濂 《莆田陈府君墓铭》:“君子之为善,固不在乎位之大小哉,若君者,一介之士,未尝受釜庾之禄,而汲汲焉以化其乡人为心。”
《漢語大詞典》:范釜
借指士之清贫。 清 陈维嵩 《满江红·薗次拿舟相访与予订布衣昆弟之欢而去》词:“嗟 墨 突,殊堪耻。怜 范 釜,还私喜。”参见“ 范冉 ”。
分類:清贫
《漢語大詞典》:范冉
字 史云 , 东汉 陈留 人。曾师事 马融 ,通五经。 桓帝 时为 莱芜 长,遭母忧,不就。性狷急,常佩韦以自缓。罹党锢之祸,遁迹 梁 沛 间,卖卜为生,清贫自守,时或粮绝,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冉,或作“丹”。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 明 邵璨 《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 范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来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説了穷, 石崇 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説了富, 范丹 也有万顷之财。”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谁识 范丹 守,犹甘 原宪 贫。”
《漢語大詞典》:灶釜(竈釜)
灶和锅。指执炊治膳。东观汉记·周泽传:“为 澠池 令,奉公克己,妻子自亲灶釜。”
分類:指执执炊
《骈字类编》:金釜
何逊七召见玉井下南又明一统志金釜山在丹棱县东 二十二里
《骈字类编》:铛釜(铛釜)
杜阳编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宅于广化里锡钱五百万贯更罄内库珍宝以实其宅而房栊户牖无不以众宝饰之更以金银为井栏药桕食匮水槽铛釜盆瓮之属
《韵府拾遗 麌韵》:小釜(小釜)
埤苍锡䥈小釜也
《漢語大詞典》:资釜(資釜)
犹资斧。
《漢語大詞典》:负釜(負釜)
鹳雀的别名。《诗·豳风·东山》“鸛鸣于垤” 三国 吴 陆玑 疏:“鸛,鸛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一名负釜,一名黑尻,一名背灶,一名皁裙。”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物而人名:“鸟虫而器名者,鸛名负釜。”
分類:鹳雀
《漢語大詞典》:五釜
见“ 五熟釜 ”。
《漢語大詞典》:五熟釜
一种古炊具,釜内分格,可以同时烹调各味食物。三国志·魏志·钟繇传:“ 魏国 初建,为大理,迁相国,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为之铭曰:‘於赫 有魏 ,作 汉 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 裴松之 注:“《魏略》: 繇 为相国,以五熟釜鼎范因太子铸之。釜成,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寳,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亦省称“ 五釜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卜居》:“ 韩兄 高掇巍科,远参名镇,功鐫五釜,价重千金。”
《骈字类编》:石釜(石釜)
晋书张忠传立道坛于窟上每旦朝拜之食用瓦器凿石为釜左右居人馈之衣食一无所受 水经注王莽更允吾为修远县河水径其南南有湟水出塞外东径西王母石室石釜西海盐池北
《骈字类编》:釜鼎(釜鼎)
魏志钟繇传注魏略曰繇为相国以五熟釜鼎范因太子铸之釜成太子与繇书曰昔有黄帝三鼎周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盖鼎之烹饪以飨上帝以养圣贤昭德祈福莫斯之美故非大人莫之能造故非斯器莫宜盛德今之嘉釜有逾兹美执事寅亮大魏以隆圣化堂堂之德于斯为盛诚太常之所宜铭彝器之所宜勒故作斯铭勒之釜口庶可赞扬洪美垂之不朽
又明一统志釜鼎山在镇江府城之东南与京岘山相连
《韵府拾遗 麌韵》:盎釜(盎釜)
沈辽谢惠新茶诗甘泉列盎釜
《韵府拾遗 麌韵》:瀹釜(瀹釜)
黄庭坚文晨入庖舍涤铛瀹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