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野步
野外散步。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四:“野步踏事少,病谋向物违。” 宋 陆游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诗之六:“乌桕谷寒迎野步,金沙泉冷洗尘襟。” 蔡有守 《薄莫》诗:“松径抱山延野步,梧江凿空接天流。”
《漢語大詞典》:野景
野外的景致。 金 元好问 《丁未寒食归自三泉》诗:“未放小桃装野景,已看茅屋映秋千。”
分類:野外景致
《漢語大詞典》:野次
(1).野外止宿之处。《三国志·魏志·陈群传》:“若必当移避,缮治 金墉城 西宫,及 孟津 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举宫暴露野次,废损盛节蚕农之要。”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是夕,帝宿於野次。”明史·刘士元传:“野次无杖,取生柳榦痛笞之四十。”
(2).止宿于野外。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富商野次,宿秉停菑。”新唐书·李光弼传:“是日, 思明 果召 日越 曰:‘ 光弼 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下》:“ 西平 曰:‘天子野次,臣下知死敌而已。’”
《國語辭典》:放牧  拼音:fàng mù
将牛羊自槛中放出而牧养于山泽。《书经。费誓》「今惟淫舍牿牛马」句下汉。孔安国。传:「今军人惟大放舍牿牢之牛马,言军所在必放牧也。」
《漢語大詞典》:野圃
(1).野外的园圃。 宋 余靖 《和伯恭〈自造新茶〉》:“郡庭无事即仙家,野圃栽成紫笋芽。”
(2).指菜农。 宋 曾巩 《南轩记》:“下至兵权、历法、星官、乐工、山农、野圃、方言、地记、佛老所传,吾悉得於此。”
《國語辭典》:野祭  拼音:yě jì
清明节上坟祭扫。元。周密《乾淳岁时记。祭扫》:「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人家上冢者,多用枣锢姜豉,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祭者尤多。」
《漢語大詞典》:野泊
谓船停泊于野外。 宋 梅尧臣 《汴河雨后呈同行马秘书》诗:“时方同 马 生,野泊聊论道。” 明 何景明 《送良伯》诗:“江枫野泊停霜夜,海日官船动水程。”
《漢語大詞典》:野彴
野外小桥。 唐 刘禹锡 《裴祭酒尚书见示春归城南青松坞别墅寄王左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诗:“野彴度春水,山花映巖扉。” 宋 苏轼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过溪亭》:“身轻步稳去忘归,四柱亭前野彴微。”
分類:野外小桥
《漢語大詞典》:野死
死于野外。礼记·祭法:“ 舜 勤众事而野死。” 郑玄 注:“谓征 有苗 死於 苍梧 也。”《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清 黄宗羲 《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谥忠襄徐公神道碑铭》:“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共存亡。” 清 陈廷敬 《平滇雅·岳湖逐寇》:“老雄野死,梟雏栖栖。”
分類:于野野外
《漢語大詞典》:野行
谓在野外行走。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师直仲春雪中马上》:“野行方有味,缓轡不须催。” 明 何景明 《田园杂诗》之二:“野行畏多露,无使侵衣巾。”
《國語辭典》:野食  拼音:yě shí
1.在野外进食。唐。杜甫〈寄峡州伯华使君〉诗:「林居看蚁穴,野食待鱼罾。」
2.从野外取得的食物。
3.比喻本分以外所得的财物。
4.俗称已婚者在外寻求的感情关系。如:「打野食」。
《漢語大詞典》:野渚
野外池塘。 清 厉鹗 《同吴西林城东看花遇大风戏为长歌》:“已看野渚动平碧,更觉连林摇乱红。”
分類:野外池塘
《國語辭典》:野游(野遊)  拼音:yě yóu
到野外游玩。汉。刘向《说苑。卷一一。善说》:「野游则驰骋弋猎乎平原广囿,格猛兽。」
《漢語大詞典》:野饮(野飲)
在野外饮酒。 宋 苏轼 《送段屯田分得于字》诗:“相与野饮四子俱,乐哉此乐城中无。”辽史·穆宗纪下:“壬辰,获鹅于 述古水 ,野饮终夜。” 清 邵长蘅 《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诗:“割鲜野饮气益壮,肯作新妇车中藏?”
《國語辭典》:营地(營地)  拼音:yíng dì
1.部队驻扎的场所。
2.在野外活动时,临时设置的活动和休息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