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还源(還源)
(1).返归本源。宋书·乐志一:“曲全者禄厚,艺敏者位优,利以动之,则人思自劝,风以靡之,可不训自革,反本还源,庶可跂踵。”
(2).佛教语。由迷误而转入醒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傅大士碑》:“时还乡党,化度乡亲,俱识还源,并知回向。” 唐 柳宗元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漢語大詞典》:晚悟
谓觉悟太迟;后来醒悟。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飞鳶悔前失,黄犬悲晚悟。” 章炳麟 《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张学良 始则失地,今幸固守 锦州 ,亡羊补牢,可称晚悟。”
分類:觉悟醒悟
《漢語大詞典》:得眼
原谓盲人复明。 晋 法显 佛国记:“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木。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为説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著面,头面作礼,杖遂生长丈,世人重之,无敢伐者,遂成为榛。是故以得眼为名。”后用以比喻人由迷昧而得醒悟。 宋 黄庭坚 《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词之二:“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漢語大詞典》:酣醺
大醉。喻迷恋某种事物而不醒悟。 明 李东阳 《问津图》诗:“嗟嗟功名辈,耽嗜成酣醺。”
《國語辭典》:警醒  拼音:jǐng xǐng
1.警觉省悟。「醒」文献异文作「省」。《红楼梦》第一回:「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
2.睡眠中易醒。《红楼梦》第七七回:「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间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悉皆委他一人。」
《漢語大詞典》:惺悟
醒悟,领会。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至於问 安期 以长生之事, 安期 答之允当, 始皇 惺悟,信世间之必有仙道。”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老翁,老翁, 卢生 如今惺悟了。”
分類:醒悟领会
《國語辭典》:点醒(點醒)  拼音:diǎn xǐng
指点明白,使人醒悟。《三国演义》第三○回:「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
《國語辭典》:澈悟  拼音:chè wù
澈底明白了解。如:「在看遍了世事沧桑之后,他对人生的无常终于有了澈悟。」
《漢語大詞典》:改寤
亦作“ 改悟 ”。 醒悟改过。汉书·五行志上:“是时,夫人淫於二叔,内外亡别,又因凶飢,一年而三筑臺……遂不改寤,四年而死。”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尽收乘舆服御物置其家”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今争睚眥之隙,以成千钧之讐,民在涂炭,各不聊生,曾不改寤,遂成祸乱。”明史·冯琦传:“天心仁爱,明示咎徵,诚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祸乱。”
分類:醒悟改过
《漢語大詞典》:徜恍
(1).恍然,忽然醒悟。 清 钮琇 觚賸·石言:“客乃徜恍自失,逡巡而去。”
(2).不真切,难以捉摸、辨认。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自学者不审,误以道为体,道始迷离徜恍,若一幻物,虚悬於空漠无朕之际,而果何物耶?”
《漢語大詞典》:省然
醒悟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珙:“櫜鞬者令其闭目,自后推之,省然而苏。” 唐 李朝威 《柳毅》:“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迎问於 嘏 。其中有一人呼之曰:‘ 柳公 来候耳。’ 嘏 省然记之。”
分類:醒悟
《漢語大詞典》:寤然
醒悟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其子具以父言对 灵公 , 灵公 蹴然易容,寤然失位,曰:‘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又以尸諫,可谓忠而不衰矣。’”
分類:醒悟
《国语辞典》:梦觉黄粱(梦觉黄粱)  拼音:mèng jué huáng liáng
比喻对人生的虚幻无常,已经醒悟。参见「黄粱梦」条。
《国语辞典》:猛然大悟  拼音:měng rán dà wù
突然间醒悟。《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凤四老爹猛然大悟,指著丝客人道:『是了!你这客人想是少年不老成,如今上了当了!』」
分类:突然醒悟
《国语辞典》:顿悟前非(顿悟前非)  拼音:dùn wù qián fēi
突然醒悟了以前的过失。如:「他现在终于顿悟前非,要好好的开始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