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淋漓  拼音:lín lí
1.湿透的样子。唐。韩愈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共传滇神出水献,赤龙拔须血淋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那一日大雨淋漓,路上无人行走。」也作「淋离」、「淋漓」。
2.形容气势充盛酣畅。唐。李商隐韩碑〉诗:「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宋。陆游汉宫春。羽箭彫弓〉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漢語大詞典》:郁陶(欝陶)
(1).忧郁貌。 清 李渔 《慎鸾交·庵遇》:“喜同儕慰人寂寥,怪同儕增人欝陶。”
(2).酣畅貌;欣悦貌。 宋 沈遘 《七言西太乙宫致斋遣兴》之一:“城中暑雨方欝陶,城外秋风已萧瑟。” 宋 沈辽 《答金山禅师》诗:“ 远公 手扎远相招, 陶令 怀归正欝陶。”
《国语辞典》:沉酣  拼音:chén hān
1.醉酒酣畅。唐。皮日休〈酒中十咏〉之九:「万仞峻为城,沉酣浸其俗。」
2.醉心其事。宋。苏轼〈与范纯父侍郎〉二首之二:「李唐夫一宅甚安,沉酣江山,旬日忘归,非久赴任也。」元。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蔡邕沉酣六籍,贯串百家。」
3.沉睡、熟睡。《红楼梦》第六二回:「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
《漢語大詞典》:沈酣
亦作“沉酣”。
(1).饮酒尽兴,酣畅。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酒城》:“万仞峻为城,沉酣浸其俗。” 宋 赵叔向 《肯綮录·火骨成灰》:“ 萧山县 有百姓 项十五 者,沉酣于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敬一主人诗:“兴到一樽酒,沉酣据玉琴。”
(2).沉迷;醉心。 宋 苏轼 《答范纯父书》之四:“ 李唐夫 一宅甚安,沉酣江山,旬日忘归,非久赴任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 蔡邕 沉酣六籍,贯串百家。”
(3).指沉醉;沉浸陶醉。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敲着竹片和铜茶盘,唱‘数了一个一,道了一个一’的山歌--居然大家沉酣的过一两点钟。”
(4).熟睡貌。红楼梦第二五回:“沉酣一梦终须醒,寃债偿还好散场。” 吴组缃 《山洪》三三:“他的同伴们有的沉酣的打着鼾。”
《國語辭典》:酣酣  拼音:hān hān
1.酒醉的样子。唐。白居易 不如来饮酒诗七首之三:「不如来饮酒,仰面醉酣酣。」
2.春景盛美的样子。宋。孔平仲春天〉诗:「春天酣酣睡最美,日转花阴犹未起。」
3.花盛的样子。唐。崔融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诗:「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國語辭典》:陶醉  拼音:táo zuì
陶然如醉。指忘我地沉浸于某种事物或情境,如同酒醉。如:「陶醉在自然的怀抱里。」
《漢語大詞典》:乐酣(樂酣)
乐声酣畅。《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於是酒中乐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 颜师古 注:“乐酣,奏乐洽也。”
谓开怀畅饮。 唐 李白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诗:“君家有酒我何愁,客多乐酣秉烛游。” 唐 李白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诗:“羣花散芳园,斗酒开离颜。乐酣相顾起,征马无由攀。”
分類:乐声酣畅
《漢語大詞典》:豪笔(豪筆)
酣畅的文笔。 宋 陆游 《寄仗锡平老借用其听琴诗韵》:“岂知一旦乃见子,杰语豪笔无僧酸。”
分類:酣畅文笔
《漢語大詞典》:酣饱(酣飽)
指文笔酣畅,感情饱满。 秦牧 《艺海拾贝·巨日》:“没有酣饱的笔墨,就不能有真正的画龙点睛之妙。”
《漢語大詞典》:酣恣
酣畅恣肆。 清 曾国藩 《仁和邵君墓志铭》:“﹝ 邵君 ﹞询访高才秀士,折节造请,交誉互证,酣恣而不厌,狎习而弥虔。” 清 俞樾 《〈七侠五义〉序》:“及閲至终篇,见其事蹟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毫芒,点染又曲中筋节。”
分類:酣畅恣肆
《漢語大詞典》:酣甜
酣畅而甜美(多指睡眠)例如:酣甜的梦境。
《漢語大詞典》:酣洽
酣畅欢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十七八岁时,与数友月夜小集。时霜蟹初肥,新篘亦熟,酣洽之际,忽一人立席前。”
分類:酣畅欢洽
《国语辞典》:浓快(浓快)  拼音:nóng kuài
兴致高昂、酣畅痛快。《红楼梦》第三六回:「宝玉谈至浓快时,见他不说了,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
《漢語大詞典》:黑甜一觉(黑甜一覺)
谓酣畅地睡一觉。 明 冯惟敏 《清江引·东村作》词:“懒慢无堪病也宜,镇日常贪睡。黑甜一觉中,万事无縈繫,醒来时便有些闲是非。”红楼梦第六三回:“大家黑甜一觉,不知所之。”参见“ 黑甜 ”。
分類:酣畅
《國語辭典》:黑甜  拼音:hēi tián
1.酣睡。宋。苏轼〈发广州〉诗:「三杯饮饱后,一枕黑甜馀。」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儿女浓情如花酿,美满无他想,黑甜共一乡。」《醒世姻缘传》第二四回:「倦来时,书且束;睡迷离,将息目。待黑甜醒后,家常饭熟。」
2.形容女子肤色黑亮,俏丽甜美。如:「这女孩长相黑甜,看起来很健康。」
《漢語大詞典》:倒峡泻河(倒峽瀉河)
比喻文笔酣畅,气势磅礴。《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笔,拈在手中,便如龙飞凤舞,落在纸上,便如倒峡泻河,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参见“ 倒峡 ”。
《漢語大詞典》:倒峡(倒峽)
(1).谓江水倾峡而出。 宋 朱熹 《同子澄及诸僚友游三峡过山房登折桂分韵得万字》:“散目山崔嵬,纵轡路脩蔓。凭栏快倒峡,躋壑困脱輓。”
(2).比喻文章气势磅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搆》:“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