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俟斤
突厥语irkin的音译。 突厥 部落首领之称。其先世官俟斤者,遂以为氏。参阅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二。俟斤作为官名,亦为 契丹 等所沿用。参阅周书·异域传上·车莫奚北史·蠕蠕传新唐书·北狄传·契丹旧唐书·突厥传上:“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頡利发,次吐屯,次俟斤,并代居其官而无员数,父兄死则子弟承袭。”
《漢語大詞典》:纯狐(純狐)
古代部落名。传说 后羿 相 寒浞 足妻系 纯狐氏 之女。《楚辞·天问》:“ 浞 娶 纯狐 ,眩妻爰谋。” 王逸 注:“ 浞 , 羿 相也……言 浞 娶於 纯狐氏 女,眩惑爱之,遂与 浞 谋杀 羿 也。”
《漢語大詞典》:附国(附國)
(1).古部落名。分布于今 四川 西部和 昌都 地区。 隋 唐 时居民约两万户,从事农业为主,垒石为碉房,以皮船渡河。 隋 大业 四年(公元608年)其王遣使朝贡。 唐 初为 吐蕃 所并。北史·附国传:“ 附国 者, 蜀郡 西北二千餘里,即 汉 之西南夷也…… 大业 四年,其王遣使 素福 等八人入朝。”
(2).附庸。魏书·崔玄伯传:“詔羣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令拜送。”
《漢語大詞典》:乙弗
(1).鲜卑族一部落的名称。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乌孤 讨 乙弗 折掘 二部,大破之。”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若逃归 姚氏 ,必为国患,不如徙置 乙弗 之间,使不得去。” 胡三省 注:“ 乙弗 ,亦 鲜卑 种,居 西海 。”
(2).复姓。 北魏 有 乙弗相 。见隋书·高祖纪上
《漢語大詞典》:豪帅(豪帥)
犹首领。旧时多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军入 散关 ,则羣 氐 率服,王侯豪帅,奔走前驱。”周书·薛慎传:“ 慎 乃集诸豪帅,具宣朝旨,仍令首领每月一参。”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元年:“ 闽中 豪帅往往立砦以自保。”
《漢語大詞典》:郎火
古代 僚 族部落对酋长或有权力者的称呼。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 獠 ﹞在 右江 溪洞 之外,俗谓之 山獠 ……无年甲姓名,一村中惟有事力者曰郎火,餘但称火。”
《漢語大詞典》:夏鲧
同“夏鮌”。
即鲧。传说为尧舜时代的部落首领。禹之父。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九年未成,被殛于羽山。
分類:部落首领
《漢語大詞典》:黑姓
唐 代 突厥 部落名。新唐书·突厥传下:“十二载, 黑姓 部立 登里伊罗蜜施 为可汗,亦赐詔册。”
《漢語大詞典》:斯榆
亦作“ 斯褕 ”。 汉 代西南地区部落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长卿 便略定 西夷 , 卭 、 筰 、 冄 、 駹 、 斯榆 之君皆请为内臣。” 北周 王褒 《上庸公陆腾勒功碑》:“ 板楯 酋豪, 斯褕 君长。”
《国语辞典》:科尔沁(科尔沁)  拼音:kē ěr qìn
内蒙古哲里木盟四大部落之一。分左右翼,翼各分中、前、后三旗,共六旗。今辽宁省北部为其牧地。
《漢語大詞典》:帐落(帳落)
指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幕聚集如村落,故称。宋史·蒋偕传:“ 明珠 、 康奴 诸族数为寇, 偕 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
《漢語大詞典》:边酋(邊酋)
边地部落的首领。魏书·敬宗纪:“蕃客及边酋翻城降,有勋未叙者,不在焚断之限。”
《漢語大詞典》:都陆(都陸)
古代 突厥 族所属的部落之一。旧唐书·突厥传下:“﹝ 西突厥 ﹞在 长安 北七千里…… 铁勒 、 龟兹 及 西域 诸胡国,皆归附之。其人杂有 都陆 及 弩失毕 、 歌逻禄 、 处月 、 处密 、 伊吾 等诸种。”
《漢語大詞典》:第巴
西藏 地区旧官名。原为 西藏 部落或地方首领的称号, 清 初用以称总理 西藏 地方事务的官员,后又以指 西藏 地方政府所委派的地方官及中下级执事官。《清会典·理藩院五·典属清吏司》:“司门第巴三人,司糌粑第巴三人,司草第巴一人,司薪第巴二人。”
《漢語大詞典》:酋健
部落的首领。后汉书·西羌传论:“梟剋酋健,摧破附落。”
分類:部落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