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71,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182 183 184 185 下一页
释庆预( 慧炤 )
释希颜(号 痴绝道人 )
释义真(号 慧觉大师 别称 北庵老人 )
释圆智( 林 )
释智谦(别称 湛然澄 圆澄 号 圆澄大师、散木 )
释仲旻( 真教大师 )
释自清( 云风 )
释子元(号 万事休 慈照宗主 )
嘿行者( 焉 )
丘杞
释道因( 薛 号 草庵 )
释德朋(号 竹筒和尚 )
释法邻( 慧照大师 )
释师一(号 水庵 马 )
其它辞典(续上)
释普绍(号 垂慈 )释庆预( 慧炤 )
释希颜(号 痴绝道人 )
释义真(号 慧觉大师 别称 北庵老人 )
释圆智( 林 )
释智谦(别称 湛然澄 圆澄 号 圆澄大师、散木 )
释仲旻( 真教大师 )
释自清( 云风 )
释子元(号 万事休 慈照宗主 )
嘿行者( 焉 )
丘杞
释道因( 薛 号 草庵 )
释德朋(号 竹筒和尚 )
释法邻( 慧照大师 )
释师一(号 水庵 马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庆预。湖南京山胡氏子。问道芙蓉楷公。得要领。住大洪山。靖康盗起。远近震荡。预。日颐指閒暇。外饬固守。内事静专谨禅诵。以定众志。若是者数年。所活万馀人。士大夫家。赖以生者。十七八。事稍定。徙水南兴国寺。随守以闻。赐号慧炤。绍兴中。下匡阜入八闽。爱雪峰深秀。闭关十馀年。将化别众。书偈曰。末后一句最难明。转步回头千万程。除却我家亲的子。更谁敢向里头行。掷笔含笑而寂。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三七五
义真,号慧觉大师,绍兴间住四明北庵,因自称北庵老人。见《敬止录》卷三一。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圆智。生林氏。亦黄岩人。传天台教观。居东山十有四年。两刹千众。推为前列。然笃于律科。每半月必行布萨。或曰。圆顿之宗。何必如是。师曰。圆家事理一念具足。岂拨事求理耶。吾于尝时。未尝不以波罗提木叉为师。扶律谈常。正在今日。绍兴间。被旨主上竺。灾烬之馀。仅存大士殿。有裒金为造门廊者。历家言。主星不利。师曰。佛与天星。同一造化。苟宝坊轮奂。吾亡何憾。未几果微恙。梦仙人饮以天液。所患随愈。夏旱。诏师讲经于明庆。席散而雨洽。尝抵寺庄。闻用牲祭土地曰。何可违佛禁耶。即为神说戒。易以素馔。后示疾。书偈坐亡。好事者。以梦徵师。为天台五百罗汉之一云。其或然耶。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二九
智谦,号圆澄大师,绍兴间为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宝云寺住持。见所撰《摹刻宝云通公法师真赞书后》。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禅师湛然者。讳圆澄。别号散木。出会稽夏氏。母。梦梵僧入室而娠。娠十四月而生。师生。大目昂鼻。哆唇露齿。直肠信口。不肯从事于学。亲殁窭甚。充邮卒以传符。踰期亡去。径投隐峰。峰示念佛谁是令。师究竟三昼夜辄有省。时年二十矣。入天荒山。礼妙峰斩发。择最苦行行之。间闻傅大士法身偈。一切经义。便能记持。寻乞满分戒于云栖宏公。徵以毗尼节。要师悉达其指。返越。掩关宝林兰若。因忆乾峰举一不得举二话。乃大通玄旨。有颂曰。举一举二别端倪。个里元无是与非。雪曲调高人会少。独许韶阳和得齐。二老何曾动舌。诸方浪自攒眉。拟议鹞过新罗。刻舟求剑元迷。再谒云栖。呈见于宏公。会入室。宏举海底泥牛衔月。赴语未竟。师推出一僧曰。大众證明。宏深器之。于是。激扬法席倾一众焉。万历辛卯。适大觉念公南游。师趋谒之。念曰。止风涂向青山近。越王城傍沧海遥时如何。曰。月穿潭底破。波斯不展眉。念又问。洞上宗旨。师曰。五位君臣切要知。个中何必待思惟。石女贯弄无针线。木偶能提化外机。井底红尘腾蔼。蔼山头白浪滚飞飞。诞生本是无功用。不觉天然得帝畿。念欣然。书偈印之。未几。出住云门。次迁径山。历禾之东塔乃至显圣天华。前后垂二十载。法席为之大震。其上堂曰。老侬不识元字脚。强出人前要说法。错认曾参作鲁参。合堂大众皆笑杀。这一笑中有妙。若还悟得其中意。点破当天者一窍。大众如何是这一窍。良久云。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小参云。烟雨盗将山色去。溪风送得水声来。本来法法皆如此。莫教心识强安排。众中若作境会。许你具一只眼。若作佛法会。打碎你头。何故我王库内无如是刀。又提纲云。唤二作一。指七为八。手秉太阿。圣凡尽杀却。忆东村王大姐倒。戴西村李公袜。无论贫富贵贱。见者闻者。皆笑杀。且道。山僧今日解何宗。噫嘻嘘阿喇喇。师之提唱。率多如此。僧问。如何是圆相。师曰。大烧饼。如何是暗机。师曰。凌霄峰。如何是义海。师曰。半山亭。如何是意證。师曰。哑子咒人。如何是默论。师曰。温伯见孔子。如何是回互。师曰。孝子讳爷名。诸方珍之。为师法续洞室机类。云门临济。其伯仲也。又师初在京。会达观禅师。于嘉熙寺。月川座主太史陶石篑黄慎轩。同玩月次。慎轩卧问。马祖玩月因缘。师曰。汝卧我坐。不得为公说耳。轩亟起谢。月川笑曰。内翰错过了也。观云。我下语。不及此公一筹。又过武林。闻谷慧闻等。属望一方。会诸绅遣使耑迎。及启。慧闻札曰。今日大家。欲与和尚作家相见。若来已堕情识。不来犹缺慈悲。师扯破札。正色曰。者些客作汉。敢于老僧纳败缺也。至即升堂正立。慧闻进曰。和尚莫要班门弄斧。师把住曰。速道速道。慧面赤无语。师把开曰。死汉。闻谷。遂率众作礼。苏巡漕问曰。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如何是金针。师曰。我在京都走一遭。不曾遇著一个人。苏拟议。师曰。古佛过去久矣。无念有禅师。居黄檗。独持风节。呵骂诸方。特访之。师曰。古人道。如红炉上飞片雪柏似。且道。古人还具透关眼也未。有曰我不见有甚么古人。师急指曰。背后聻。念休去。师之勘辨。约此类。又尝叹末流谬惑大乘。遂著说若干篇曰。宗门或问。慨古录楞严臆说。涅槃会疏。法华意语。金刚三昧经注。思益梵天经解谛。理迈伦。一时所宗焉。天启丙寅季冬。书显圣遗嘱。即至天华。辞众。复夜话至丑。乃右胁长往。阅世六十六。坐三十八腊。得法者九人。编随机录八卷。流通于世。 赞曰。余初过会稽。师谢世未久。观其遗风谡谡然。尚在山中。耆德。序师之妙韵。为法苦心求人之概。私心窃向往之。续读师集。至题无趣录云。夫祖道不可绝继。风穴于法堂。痛哭克家之子难逢。仰山自记再来。莫不以诸佛慧命为怀。以度生为急务者也。嗟乎。师之心。至矣尽矣。以度生为务矣。然非夙承愿力者。欲窃符以存国。余亦深知其不可也。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五八二
仲旻,南宋僧人,绍兴中尝为明州宝云传教院住持,管内僧正,赐号真教大师。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子元(?——一一六六),号万事休,平江昆山(今江苏昆山)茅氏子。父母早亡,投本州延祥寺,十九岁落发。慕慧远莲社遗风,撮集大藏要言,编成《白莲晨朝忏仪》。后住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述《圆融四士三观选佛图》。乾道二年,高宗赐号慈照宗主,寻卒。有《西行集》、《风月集》行世。见《庐山莲宗宝鉴》卷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子元,昆山茅氏子。母氏柴,夜梦佛入门,诘旦生元,因小字“佛来”。蚤岁出家,投延祥寺习止观,定中闻鸦声,大悟。自后栖心安养,自号“万事休”,逆顺境中未尝动念。慕庐山远公莲社遗风,恒以归依三宝,受持五戒,诱人谓念弥陀五声,足證五戒,结普净缘。欲令世人,净五根,得五力,出五浊也。乃集大藏要言,编忏仪,为法界众生,礼佛求度。后于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同修净业,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开示莲宗眼目。乾道二年,诏至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赐号“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于铎城倪普建宅,告诸徒曰:“吾化缘已尽,时当行矣。”合掌辞众,奄然而寂,荼毗舍利无数,集有《弥陀节要》一卷。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馀事。亦深于文章。有草集传士林。尝撰海东高僧传。 时李东观允甫言。有嘿行者。不知族氏。年可五十。或为髡。或为头陀。不念经。不礼佛。终日宴坐瞑如也。有候之者。无贵贱不举目改观。问其名不应。问从甚处来亦不应。故以嘿行者名焉。居归正寺别区。时予𨗁在龟城。道人存纯谓予言。行者尝冬月数一座具。著一衲衣。衲中无虮虱。坐冰突上。寒色不形。学道后进。抱册往从质疑者。无不委细开说。方大寒恐其冻也。候出时。遣房子急爇柴头。温其突而去。行者来观之。无喜愠色。徐出户。拾石砾填突口。泥其灰涂隙。而上宴坐如初。自是不复遣温也。尝斋时食。菜不用酱。又不禁午后食。值幸则食之。或至七八日不食。自言凡名山有圣迹。无不游观。予往见不交一言。后乙丑岁冬十月。游窟岩寺。寺僧曰。近嘿行者。来陟鹯嵓。乐之。就石窟搆一小庵。躬负石等阶。新开磴道。自山下至窟。置三百馀层。无一石动摇者。时闻斋鼓。下来饭食。至十馀日不下。因往候焉。片石上有七言颂。是行者所作。其言颇涉神仙事。庚午岁。以定戎分道乘传复至龟城。问行者今在何所。城人云。顷往奉州三角山门岩居焉。去岁夏月住窒岩寺。时谓寺僧曰。有思自北方来萃此城。因下山入城。乘城上巡行而出。城人皆见之。后有鬼火。昼伏昏起。其色青。小大不等。或入人家。或聚园树。或飞空中。城人击鸣[咒-几+尤]以噪之。守夜不眠。如是过数日方止。时余之妻息。下在是城。问之果然。后有僧益芬。来告余。近往三角山。见行者无小恙好在。近旁村民。恐行者之去。相与修宅。所住草屋。日夕供护焉。将告别。行者谓芬曰。大都修行者。不以寒若易其志。今之修行。必欲高楼屹殿庇其徒。美食细服供其身。出入公卿士大夫之门。谕以造寺息利。为得福多。屠割平民。乌在其为修行者欤。汝勉之无忽也。芬佩服焉。东观言如此。因撰传以补僧史之阙焉(补闲集)。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十七年(1147)任真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六三六
道因(?——一一六七),俗姓薛,明州(治今浙江宁波)人。习天台教,初师四明法师,继师宝云明智大师。出世屡移讲席,晚主松江延庆,乾道三年卒。尝居城南草庵,因以自号。见《补续高僧传》卷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居渑池之大安寺。其为人。冲虚多变。而不可测。每自谓曰。以俭德持己。以诡道应世。俭则省事。诡则无是非。畜一黑犬。与卧起。日炊麋铁钵中。共犬食。一旦因死。犬亦死。寺以两肉身。漆布而存。至今洛下尤崇信之。香华日拥龛像。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道因。号草庵。四明薛氏。视法智座下粲法师。为叔祖。其孕也。母梦粲披帏而入。寤而生。明发而讣至。咸知其为后身云。掌有圆相。掬之如环。足下奇文。双鱼宛示。十七具戒。坐夏南湖。有问以教义者。徐为释之。正与文合。识者知其宿习。明智居宝云。往学焉。已而教庠禅室。无不足也。因读指要钞。深有悟入。自谓存则人亡则书。遂直嗣四明治台者。以是少之。出世屡移讲席。晚主延庆。以乾道三年。念佛说偈而化。葬全身于祖塔。师道貌严毅。辞辩如泻。有婴其锋者。谓登龙门。薛清卿澄者。师俗侄也。赞师有云。于道最高。裂衣冠而罔恤。有疑不决。械囹圄以须争。师可想而见也。尝居城南草庵。因以自号。学师尽得其旨者。曰。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道因,字草庵。姓薛氏,明州人。年十七,受具戒。遍历讲坛,屡参禅室,读四明《十不二门指要钞》有省,历主永明、宝云、广受、治平、延庆。乾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别徒众曰:“华严世界,洞彻湛明。甚适我怀,今将行矣。”乃令举所述弥陀赞,讽《观经》至上品上生,即歛念坐寂,三日手足犹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德朋。盐官顾氏子。初为邑名僧守璋弟子。服勤数载。以绍兴十八年。入径山礼真歇了禅师。夜宿山下。歇梦双月入寺。诘朝。举以白众。适师至。歇心异之。相与问答。机锋峻密。若久于参请者。遂入室。朝夕体究。凡四经寒暑。一日因观为溜。以杵通竹节。有声。豁然开悟。歇可之。诸方号为竹筒和尚。及歇被旨住皋亭崇先显孝。师侍往。歇既化。遂奉旨继宣法化。时二十三年也。自是前后两诏入慈宁殿。升座说法。大悦圣心。赐法衣。岁给牒度徒一人给侍。师以璋年老无养。请谢院事归省。许之。未两年。复得旨住崇先。乾道三年。无疾而逝。有澹堂竹筒语录。行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八○
法邻,天台宗大师知礼之法孙,赐号慧照大师,南宋初在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师一(一一○七~一一七六),号水庵,俗姓马,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十六落发,首参雪峰慧照禅师,又谒东禅月用庵果,晚依佛智于西禅,尽得其道。出住慈云。继迁数刹。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始届临安府净慈寺。淳熙三年卒于嘉禾光孝寺,年七十。为南岳下十六世,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禅师法嗣。有《水庵一禅师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五首。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师一。号水庵。师得法弟子也。师住持衲子务齐整。唯水庵。赋性冲澹。奉身至薄。昂然在稠人中。曾不屑虑。师亦不甚强之。师没。水庵道大弘。经历四郡。住持八院。所至兢兢业业以行道。建立为心。淳熙五年。退西湖净慈。有偈云。六年洒扫皇都寺。瓦砾翻成释梵宫。今日功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士庶遮留。不止。终于秀之天宁。 东阳县志云。水庵马姓。十六出家。从法云善遵为师受具。过钱塘昭庆。遇异人相之。曰。此僧中龙也。笠雪鞋花。历参禅宿。乾道七年。自宝林住净慈。九年浴佛日。入内观堂。投老嘉禾报恩。为终焉计。未几示疾。作书别郡官。端坐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齿拳不坏。辞世偈曰。平生要用便用。死蛇偏解活弄。一拳打破虚空。佛祖难窥罅缝。有语录若干卷。大司成高文虎。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