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邪乱
邪倾
文邪
弃邪
纤邪
邪媚
邪萌
邪巧
邪途
邪欲
邪情
邪门
邪睨
邪术
邪魅
《漢語大詞典》:邪乱(邪亂)
(1).指邪恶骚乱之事。管子·正世:“人君不廉而变,则暴人不胜,邪乱不止。”
(2).指精神失常之态。 茅盾 《创造》二:“从前为要扫除 娴娴 的乐天达观名士气派的积滞,所以冒险用了破坏性极强的大黄巴豆,弄成了 娴娴 现在的昏瞀邪乱的神气。”
《漢語大詞典》:邪倾(邪傾)
歪斜。
分類:歪斜
《漢語大詞典》:文邪
文章中不恰当的词句。 汉 陆贾 新语·慎微:“雕琢文邪,抑定狐疑。”
《漢語大詞典》:弃邪(棄邪)
舍弃邪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览华而食实,弃邪而採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
分類:舍弃邪说
《漢語大詞典》:纤邪(纖邪)
巧佞邪恶。旧唐书·宦官传·吐突承璀:“ 涉 持疏於 光顺门 欲进之, 戣 上疏论其纤邪,贬 涉 硤州 司仓。”旧唐书·宦官传·萧俛传:“ 俛 性嫉恶, 延英 面言 播 之纤邪纳贿,喧於中外,不可以污台司。”
《漢語大詞典》:邪媚
奸邪而善谄媚。《续列女传·更始韩夫人》:“佞諂邪媚,嗜酒无礼。”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 袁绍 )不能举直措枉,而专为邪媚,招来不轨,疑误社稷。”明史·何维柏传:“且言 嵩 ( 严嵩 )进 顾可学 、 盛端明 修合方药,邪媚要宠。”
分類:奸邪谄媚
《漢語大詞典》:邪萌
邪恶的始端。后汉书·孔融传:“每有一竖臣,輒云图之,若形之四方,非所以杜塞邪萌。” 南朝 齐 孔稚圭 《上新定法律表》:“是以古之圣王,临朝思理,远防邪萌,深杜姦渐。”
分類:邪恶
《漢語大詞典》:邪巧
指邪恶机巧的行为。管子·八观:“民贫则姦智生,姦智生则邪巧作。”后汉书·寇荣传:“陛下发神圣之听,启独覩之明,拒谗慝之谤,絶邪巧之言。”
《漢語大詞典》:邪途
不正当的途径。管子·重令:“益损者毋罪,则是教民邪途也。”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就由这一知半解便窜入炼丹术或点金术的邪途。”
分類:正当途径
《漢語大詞典》:邪欲
淫邪的欲望。《后汉书·仲长统传》:“彼后嗣之愚主,见天下莫敢与之违,自谓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骋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恶。”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这时他那灌满邪欲的毛孔,似乎胀大了,正如在显微镜下放大的苍蝇,丑得可怕。”
分類:淫邪欲望
《漢語大詞典》:邪情
不正当的嗜欲或情感。《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遣欢戚之邪情,外得失之荣辱。”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四:“里屋人自称 木道士 者,是 北星鬼官 所使,勿信之,以邪情亟惑人,坏人真气。”
《國語辭典》:邪门(邪門)  拼音:xié mén
怪异或反常的现象。如:「他一向光明磊落,怎么会做出这种贪小便宜的事,真是邪门。」
《漢語大詞典》:邪睨
斜视。 汉 张衡 《西京赋》:“迁延邪睨,集乎 长杨 之宫。”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邪睨 崑崙 ,俯闞海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邪睨着 文清 。”
分類:斜视
《國語辭典》:邪术(邪術)  拼音:xié shù
不正当的法术。《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也作「邪法」。
《漢語大詞典》:邪魅
作祟害人的鬼怪。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云笈七籤卷六四:“除邪魅,耐寒暑,皮肤润泽,髭鬢不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此或由恐怖之餘,邪魅乘机而中之,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