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触邪冠
邪险
却邪
镆邪
狎邪
庸邪
气邪
邪宗
邪沴
邪孽
邪祟
邪指
昏邪
八邪
邪交
《漢語大詞典》:触邪冠(觸邪冠)
即獬豸冠。神兽獬豸,能触奸邪。古代为法冠之饰。 唐 刘长卿 《爪洲驿饯张侍御》诗:“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参见“ 獬豸冠 ”。
《國語辭典》:獬豸冠  拼音:xiè zhì guān
古代执法的人所戴的礼帽。《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唐。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也作「解冠」、「獬冠」。
《漢語大詞典》:邪险(邪險)
邪恶凶险。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或时逼迫,强与我共説,若其言邪险,则当正色以道义正之。” 宋 苏轼 《缴词头奏状·张诚一》:“邪险害政,有亏孝行。”
分類:邪恶凶险
《分类字锦》:却邪
见掩日注
崔湜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 却邪萸结佩,献寿菊传杯。
分类:重阳
《漢語大詞典》:镆邪(鏌邪)
见“ 鏌鋣 ”。
《漢語大詞典》:镆铘(鏌鋣)
亦作“ 鏌邪 ”。亦作“ 鏌釾 ”。 即莫邪。剑、戟之属。常指利剑。或谓 春秋 吴 莫邪 善铸剑,故称。庄子·大宗师:“今之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鏌鋣’,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成玄英 疏:“鏌鋣,古之良剑名也。昔 吴 人 干将 为 吴王 造剑,妻名 鏌鋣 ,因名雄剑曰干将,雌剑曰鏌鋣。” 唐 杨宇 《赠舍弟》诗:“袖里鏌鋣光似水,丈夫不合等閒休。” 碧野 《江汉行·纪南故城》:“这是干将?这是鏌鋣?这宝剑使人想起古代英雄为国征战的忠勇。”
分類:莫邪利剑
《國語辭典》:镆铘(鏌釾)  拼音:mò yé
古代的宝剑。参见「莫邪」条。《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选利器于良材,求镆铘于明智。」《幼学琼林。卷一三。器用类》:「剑有干将、镆铘。」
《國語辭典》:狎邪  拼音:xiá xié
1.放荡无赖。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六:「先公固有隐忍处,何尝用此等狎邪小人!」宋。胡铨〈上高宗封事〉:「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
2.妓女。明。徐霖《绣襦记》第四一出:「尔李氏狎邪而白坚贞之志,波靡而励中立之行,是则尤人所难者也。」《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读者,切不可把这位姨奶奶,误认作狎邪一路!」
《漢語大詞典》:庸邪
指庸俗邪僻之人。新唐书·元稹传:“目不閲淫艳,耳不闻优笑,居不近庸邪,玩不备珍异。”
分類:庸俗邪僻
《漢語大詞典》:气邪(氣邪)
即邪气。 晋 左思 《蜀都赋》:“ 神农 是尝, 卢跗 是料,芳追气邪,味蠲癘痟。” 卢 ,指 扁鹊 ; 跗 ,指 俞跗 ,均上古名医。
《漢語大詞典》:邪宗
旁门左道;非正统的流派。《封神演义》第七八回:“仗伊恶党污仙教,番聚邪宗枉横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小说和戏曲, 中国 向来是看作邪宗的,但一经西洋的‘文学概论’引为正宗,我们也就奉之为宝贝。”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然则文言大将,盖非白话邪宗之敌矣。”
《漢語大詞典》:邪沴
妖邪灾沴。 宋 苏轼 《上皇帝书》:“一消一息,一呼一吸,昼夜与天地相通。差舛毫忽,则邪沴之气干之矣。”
分類:妖邪
《漢語大詞典》:邪孽
邪恶的人或事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 汉灵帝 梦见 桓帝 怒曰:‘ 宋皇后 有何罪过,而听用邪孽,使絶其命?’”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石狮》:“吾用圣人之经,以临邪孽,如将汤沃残雪耳。”
分類:邪恶
《國語辭典》:邪祟  拼音:xié suì
邪灵异怪的鬼物。《西游记》第一○回:「二将军侍立门旁,一夜天晚,更不曾见一点邪祟。」
《漢語大詞典》:邪指
不正当的意向。《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九·文正乐光大舞》:“俗无邪指,下归正路,茫茫九域,振以乾纲。”
分類:正当意向
《漢語大詞典》:昏邪
昏庸邪恶。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卜》:“尔后之昏邪者神之,恒用而徵信焉,反以阻大事。” 唐 柳宗元 《酬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诗:“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分類:昏庸邪恶
《漢語大詞典》:八邪
佛教语。指反于八正道者。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维摩经·弟子品》:“不捨八邪,入八解脱。”《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梵螺吹处清三业,金罄敲时断八邪。”
《漢語大詞典》:邪交
纵横交错。 汉 枚乘 《七发》:“连廊四注,臺城层构,纷紜玄緑,輦道邪交,黄池紆曲。” 瞿蜕园 注:“邪交,纵横交错。”
分類:纵横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