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邪见
阴邪
奇邪
邪人
邪僻
邪僻
邪径
凶邪
佞邪
邪臣
邪谋
若邪
朋邪
外邪
倾邪
《漢語大詞典》:邪见(邪見)
佛教指无视因果道理的谬论。泛指乖谬不合理的见解。大乘起信论:“所谓不杀、不盗、不婬、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綺语,远离贪嫉、欺诈、諂曲、瞋恚、邪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邪心不要乱施程,邪见直须旋改更。” 清 沈大成 《读〈通典·职官〉》:“ 末摩尼 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誑惑黎元,宜严加禁断。”
《漢語大詞典》:阴邪(陰邪)
(1).阴险邪恶。《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塞阴邪之路,屏褻狎之臣,制侵陵迫胁之心,復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宋史·司马光传:“ 光 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二:“所论言必从,岂若水投石。阴邪日已销,事理颇以得。” 刘坚 《“强盗”的女儿》:“我偷偷去看 滑溜溜 ,他目光阴邪狠毒,眼珠一明一暗。”
(2).阴湿邪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余谓此凶悖之魄,聚为妖厉,犹蛇虺虽死,餘毒尚染於草木,不足怪也。凡阴邪之气,遇阳刚之气则消。”
(3).中医学名词。指六淫病邪中的寒、湿等邪气。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寒,阴邪也。”
《漢語大詞典》:奇邪
亦作“ 奇邪 ”。 诡诈,邪伪不正。《周礼·天官·宫正》:“去其淫怠与其奇衺之民。” 郑玄 注:“奇衺,譎觚非常。”史记·梁孝王世家:“ 公孙诡 多奇邪计。”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是故圣人为大经……必言其中正,而去其奇衺。” 章炳麟 《程师》:“世无作述者,则师説千年无所进,虽有变復,非矫乱则奇衺也。”
分類:诡诈
《漢語大詞典》:邪人
心术不正的人。管子·正世:“赏薄,则民不利;禁轻,则邪人不畏。”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履蹊径以侥速,推货贿以争津者,邪人也。”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文章纯古,不害其为邪;文章艶丽,亦不害其为正。然世或见人文章铺陈仁义道德,便谓之正人君子;若言及花草月露,便谓之邪人,兹亦不尽也。”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邪人用之而乱及天下。”
分類:心术不正
《高级汉语词典》:邪僻
乖戾不正
分类:邪僻
《國語辭典》:邪僻  拼音:xié pì
不合正道。《荀子。劝学》:「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韩非子。解老》:「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
《國語辭典》:邪径(邪徑)  拼音:xié jìng
不正的行径。《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轘辕。」
《漢語大詞典》:凶邪(兇邪)
犹邪恶。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虽云志道存善,心无凶邪,无所怀而不匿者,不可谓无私。”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为国有道,而助之以刑者,能令慝伪不作,凶邪改志。” 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性復不能与凶邪之人相就,近今得脱去仕籍,非不幸也。”亦指凶险邪恶之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文公:“被遇 神宗 ,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復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公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
邪恶。亦指邪恶的人。 唐 韩愈 《进学解》:“拔去兇邪,登崇畯良。” 茅盾 《子夜》四:“她的眼睛直瞪着,钉住了 曾家驹 的凶邪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佞邪
(1).奸邪。后汉书·吴良传:“望佞邪之人,欺諂无状。”
(2).指奸邪之人。汉书·楚元王传:“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作恶。” 明 李东阳 《寿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弹压权势,劾佞邪而置之法。”
分類:佞邪奸邪
《國語辭典》:邪臣  拼音:xié chén
奸佞之臣。汉。陆贾《新语。辅政》:「邪臣好为诈伪,自媚饰非,而不能为公方。」《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天戒若曰,邪臣往来,为奸谗于汉,绝亡之道也。」
分類:奸诈官吏
《國語辭典》:邪谋(邪謀)  拼音:xié móu
不正的计谋。《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故冬华者,象臣邪谋有端而不成,至于实,则成矣。」也作「邪计」。
《漢語大詞典》:若邪
见“ 若耶 ”。
《漢語大詞典》:若耶
亦作“ 若邪 ”。 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南。又溪名。出 若耶山 ,北流入 运河 。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 西施 浣纱于此,故一名 浣纱溪 。史记·东越列传:“ 越侯 为戈船、下瀨将军,出 若邪 、 白沙 。” 唐 李白 《子夜吴歌·夏歌》:“五月 西施 採,人看隘 若耶 。”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道逢 若耶 叟,握手开苍颜。” 清 秋瑾 《剑歌》:“ 若耶 之水赤厪铁,铸出霜锋凛冰雪。”
《漢語大詞典》:朋邪
(1).朋党。旧唐书·狄仁杰等传论:“当革命之时,朋邪甚众,非推诚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与於此乎?”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朋邪虽未尽去,亦焉能害我治哉!”
(2).朋比为奸。《宣和遗事》前集:“ 蔡京 、 蔡攸 、 童贯 之徒,纵恣於上; 高俅 、 杨戩 、 朱勔 之党,朋邪於下。”宋史·仁宗纪三:“朕躬闕失,左右朋邪,中外险诈,州郡暴虐……朕欲闻之,其悉以陈。”明史·颜继祖传:“ 继祖 言二人朋邪乱政,非重创,祸无极。”
《漢語大詞典》:外邪
(1).谓可以伤害人身心的外界事物。《淮南子·主术训》:“故中欲不出谓之扃,外邪不入谓之塞。” 宋 储泳 《祛疑说》:“由内不自正,故曰外邪。心无所主,故曰客气。”《天雨花》第十三回:“夫人差矣!遇了外邪,方可如是;若在家庭亦然,便是一木人了。”
(2).中医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
《漢語大詞典》:倾邪(傾邪)
(1).指为人邪僻不正。汉书·萧望之传:“后 朋 行倾邪, 望之 絶不与通。”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吾知 端愿 倾邪;故以 逵 当之。”明史·忠义传·乔若雯:“ 崇禎 元年春,廷臣争击 魏忠贤 党, 若雯 亦两疏劾兵部侍郎 秦士文 ,御史 张訥 、 智鋌 ,备列其倾邪状。”
(2).歪斜。 宋 苏轼 《乞赐度牒修廨宇状》:“臣自 熙寧 中通判本州,已见在州屋宇例皆倾邪,日有覆压之惧。”
(3).引申指危殆。 郭沫若 《一个宣言》:“世运的杌隉,国度的倾邪,是制度不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