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辟邪(闢邪)  拼音:pì xié
驳斥邪说、驱除邪恶。《清史稿。卷八四。礼志三》:「帝君主持文运,崇圣辟邪,海内尊奉,与关圣同,允宜列入祀典。」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辟邪以律。」
《漢語大詞典》:厌伏(厭伏)
(1).倾倒伏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而散,吏士皆厌伏。”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七:“﹝ 周子文 ﹞少时喜射猎,常入山,忽山岫间有一人……此人便牵弓满鏑向 子文 , 子文 便失魂厌伏。”
(2).用权威和强力制伏。北齐书·神武纪下:“王若厌伏人情,杜絶物议,唯有归 河 东之兵,罢 建兴 之戍……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託之害。”金史·海陵纪:“﹝ 亮 ﹞在 东京 ,专务立威,以厌伏小人。”
(3).折服。 宋 苏舜钦 《寄富彦国》诗:“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寳玉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奬,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
(4).用巫术镇伏邪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葬毕,有道士善图墓,云:‘地不利长子,若厌伏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墓侧长子位。”
《國語辭典》:驱邪(驅邪)  拼音:qū xié
驱除邪恶鬼怪等为害人的东西,是一种迷信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蠲邪
去除邪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营卫帝室,蠲邪纳福。” 南朝 梁简文帝 《喜疾瘳诗》:“蠲邪无贾服,祅气息梁牛。”
分類:去除邪祟
《國語辭典》:避邪  拼音:bì xié
避开妖邪。如:「多数的中国人认为玉可以避邪。」
《國語辭典》:冲喜(沖喜)  拼音:chōng xǐ
旧俗在人病重时,试图以办理喜事化解凶煞的行为。《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的儿,今日娶你媳妇来家冲喜,你须挣扎精神则个。」《红楼梦》第九六回:「若是如今和他说要娶宝姑娘,竟把林姑娘撂开,除非是他人事不知还可;若稍明白些,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催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