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8,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邓廷桢
邓通山
邓萧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邓石如
出马邓右
尘邓邓
南阳邓穗
扑邓邓
昆邓
眉邓
迷丢没邓
力邓
佛类词典
摩邓女
《漢語大詞典》:邓廷桢
(1776-1846)清末官员。江苏江宁(治今南京)人。历任安徽巡抚、两广总督。1839年协同林则徐整顿海防,查禁鸦片。次年调任闽浙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率军击退来犯的英舰。不久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后又被起用为陕西巡抚。
《漢語大詞典》:邓通山(鄧通山)
同“ 邓氏铜山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世蕃奸计》:“金盈 郭况 穴,钱积 邓通 山,自夸天上客,人道地行僊。”
《漢語大詞典》:邓萧(鄧蕭)
邓禹 与 萧何 的并称。 邓禹 , 新野 人,与 汉光武帝 刘秀 同乡; 萧何 , 沛县 人,与 汉高祖 刘邦 同乡。两人均以佐命功封侯。陈书·韦昭达传论:“ 昭达 与 世祖 乡壤惟旧,义等 邓 萧 , 世祖 纂历,委任隆重。”
《漢語大詞典》:邓小平
(1904-1997)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四川广安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先后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由于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被当时的“左”倾领导撤销职务。1934年参加长征,次年出席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一二九师政委,同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太行、太岳、冀南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委,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曾参加领导了挺进中原和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打击,失去一切职务。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并着手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1976年再次遭到错误批判和诬陷,被撤销一切职务。1977年恢复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后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主要著作编为《邓小平文选》(共三卷)。
《漢語大詞典》: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漢語大詞典》:邓石如
(1743-1805)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后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属安徽)人。书法各体皆工,最精篆、隶。篆书取秦石鼓文、汉碑篆额之长,稍参隶意。篆刻刚健婀娜,形成“邓派”。
《分类字锦》:出马邓右(出马邓右)
秦观贺坤成节表巍乎在唐虞之间卓然出马邓之右
分类:太后
《漢語大詞典》:尘邓邓(塵鄧鄧)
尘土弥漫之状。《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 金莲 便问:‘你昨日往那里去来?实説便罢,不然我就嚷的尘邓邓的。’”
分類:尘土弥漫
《分类字锦》:南阳邓穗(南阳邓繐)
仪礼小功之繐注凡布细而疏者谓之繐今南阳有邓繐疏谓汉时南阳郡邓氏造布有名繐言此者證凡布细而疏即是繐之义
《國語辭典》:扑邓邓(撲鄧鄧)  拼音:pū dèng dèng
冲动的样子。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恰便似钩搭住鱼腮,箭穿了雁口。」也作「勃腾腾」。
《漢語大詞典》:昆邓(崑鄧)
昆仑山 和 邓林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经籍深富,辞理遐亘。皜如江海,鬱若 崑邓 。”
分類:昆仑山
《韵府拾遗 径韵》:眉邓(眉邓)
唐书地理志眉邓州隶姚州都督府
《漢語大詞典》:迷丢没邓(迷丢没鄧)
糊涂,懵懂。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为甚么叨叨絮絮占着是迷丢没邓的混。”亦作“ 迷丢答都 ”。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早是我希颩胡都喜,则管里迷丢答都问。”
分類:糊涂懵懂
《高级汉语词典》:力邓
勉强,奋力
摩邓女
【佛学大辞典】
(杂名)摩邓伽女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