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避世离俗(避世離俗)  拼音:bì shì lí sú
避开尘世隐居起来,以摆脱世俗的一切牵绊。汉。王充《论衡。定贤》:「以避世离俗,清身洁行为贤乎?是则委国去位之类也。」
《漢語大詞典》:避世墙东(避世牆東)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 君公 ( 王君公 )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 王君公 。’”后用“避世墙东”谓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 清 方文 《吴岱观招予移居武林赋此》诗:“况容隣女分华烛,避世墙东愿不违。” 清 毛奇龄 《平太翁初度》诗之二:“著书何必向 函关 ,避世墙东也驻颜。”
分類:隐居市井
《漢語大詞典》:避强打弱
见“ 避强击弱 ”。
《漢語大詞典》:避强击弱(避强擊弱)
亦作“避强击惰”。亦作“避强打弱”。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唐 元稹 《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謨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运动战的实行方面,问题是很多的,例如……避强打弱,围城打援、佯攻、防空、处在几个敌人之间、超越敌人作战、连续作战、无后方作战、养精蓄锐之必要等等。”
《漢語大詞典》:避弃(避棄)
避开弃置。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敬方》:“虽前后夐絶,或畏多言,而典刑具存,非敢避弃。”
分類:避开弃置
《漢語大詞典》:避怕
躲避,害怕。《元典章·兵部一·禁起军官搔扰》:“近年以来,各处差来起军官,不以恤军为务,反以贿赂为心,虽将勾补文字分付各路勾集,并不守点视,遍诣军户取要賫发,其军户避怕,无不应副。”
分類:躲避害怕
《漢語大詞典》:避弄
指宅内正屋旁侧的通行小巷。为女眷仆婢行走之道,以避男宾和主人。 明 文震亨 长物志·室庐:“忌旁无避弄。庭较屋东偏稍广,则西日不逼。”
《漢語大詞典》:避藉陛
指高的台阶。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门前四扇看阶,中间两扇大门,门外避藉陛,坡前却是垃圾,一条竹子横夹着。”
分類:台阶
《漢語大詞典》:避堇
亦作“ 避厪 ”。 特指蓼虫喜寄生于味辛之蓼草,避开其味甘美之堇菜。 清 蒲松龄 《为邑侯张石年上巩昌府知府书》:“学飞之鼯鼠,原自无长;避堇之蓼虫,但能习苦。” 清 蒲松龄 《题时明府馀山旧意书屋》:“卫根葵叶,意实切於倾阳;习苦蓼虫,性已安於避厪。”
分類:寄生
《漢語大詞典》:避廑
见“ 避堇 ”。
《漢語大詞典》:避堇
亦作“ 避厪 ”。 特指蓼虫喜寄生于味辛之蓼草,避开其味甘美之堇菜。 清 蒲松龄 《为邑侯张石年上巩昌府知府书》:“学飞之鼯鼠,原自无长;避堇之蓼虫,但能习苦。” 清 蒲松龄 《题时明府馀山旧意书屋》:“卫根葵叶,意实切於倾阳;习苦蓼虫,性已安於避厪。”
分類:寄生
《漢語大詞典》:避井入坎
见“ 避坑落井 ”。
《國語辭典》:避坑落井  拼音:bì kēng luò jǐng
比喻刚躲过一件灾祸,又遭遇另一件祸害。《晋书。卷七七。褚翜传》:「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也作「避井落坑」、「避阱入坑」。
《國語辭典》:避阱入坑  拼音:bì jǐng rù kēng
比喻刚躲过一件灾害,又遭遇另一件灾祸。汉。焦延寿《易林。卷五。观之益》:「避阱入坑,忧患日生。」也作「避坑落井」、「避井落坑」。
《國語辭典》:避坑落井  拼音:bì kēng luò jǐng
比喻刚躲过一件灾祸,又遭遇另一件祸害。《晋书。卷七七。褚翜传》:「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也作「避井落坑」、「避阱入坑」。
《漢語大詞典》:避净
犹僻静。红楼梦第四七回:“ 湘莲 见他如此不堪,心中又恨又恼,早生一计,拉他到避浄处,笑道:‘你真心和我好,还是假心和我好呢?’”一本作“ 僻静 ”。
分類:僻静
《漢語大詞典》:避军三舍(避軍三舍)
见“ 避君三舍 ”。
《漢語大詞典》:避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楚子 饗之,曰:‘公子若反 晋国 ,则何以报不穀?’……﹝ 重耳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 , 晋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十八年》:“ 子犯 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 楚 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杜预 注:“一舍,三十里。初, 楚子 云:‘若反国何以报我?’故以退三舍为报。”后以“避君三舍”、“避军三舍”指退让和回避。 宋 刘克庄 《题蔡炷主簿诗卷》诗:“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邢院生 《叛女》十七:“但是笑声过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因为那个 夕佳轩主 总是不冷不热,避军三舍,实在令人恼火。”亦省作“ 避三舍 ”。 宋 王十朋 《除馆职谢宰相启》:“某性资愚钝,术业空踈,避三舍於广场,屡闻笔砚;终一星於太学,始脱虀盐。” 元 姚燧 《赵温甫自汴托人求诗》诗:“定将餘有易所无,莫畏先声避三舍。”
分類:退让回避
《漢語大詞典》:避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楚子 饗之,曰:‘公子若反 晋国 ,则何以报不穀?’……﹝ 重耳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 , 晋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十八年》:“ 子犯 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 楚 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杜预 注:“一舍,三十里。初, 楚子 云:‘若反国何以报我?’故以退三舍为报。”后以“避君三舍”、“避军三舍”指退让和回避。 宋 刘克庄 《题蔡炷主簿诗卷》诗:“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邢院生 《叛女》十七:“但是笑声过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因为那个 夕佳轩主 总是不冷不热,避军三舍,实在令人恼火。”亦省作“ 避三舍 ”。 宋 王十朋 《除馆职谢宰相启》:“某性资愚钝,术业空踈,避三舍於广场,屡闻笔砚;终一星於太学,始脱虀盐。” 元 姚燧 《赵温甫自汴托人求诗》诗:“定将餘有易所无,莫畏先声避三舍。”
分類:退让回避
《國語辭典》:避坑落井  拼音:bì kēng luò jǐng
比喻刚躲过一件灾祸,又遭遇另一件祸害。《晋书。卷七七。褚翜传》:「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也作「避井落坑」、「避阱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