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雪避
杜甫柑园诗见云羞下
《漢語大詞典》:三避
犹三黜。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事躓两如直,心愜三避贤。” 李善 注:“《史记》曰: 孙叔敖 相 楚 ,三去相而不悔,知其非己罪也。三避,三黜也。”
《國語辭典》:避乖 拼音:bì guāi
躲离灾害或是非。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若说俺朝野公卿,无一个将相之才,因此上万乘君向西蜀避乖,谁曾见这一场兴衰?」元。徐再思〈殿前欢。老苍龙〉曲:「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分類:避难
《漢語大詞典》:遁避
犹逃避。《初学记》卷十七引 邹閎甫 《广州先贤传》:“﹝ 罗威 ﹞令召署门下吏,不就,将母遁避,隐居 增城县 界。” 唐 唐彦谦 《六月十三日上陈微博士》诗之三:“麾驱非吾任,遁避亦无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诗文照映,使山水神情,无所遁避其间,真是合作。” 钱钟书 《管锥编·〈楚辞〉 洪兴祖 补注·〈离骚经〉章句序》:“盖‘离’者,分阔之谓,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与‘愁’告‘别’,非因‘别’生‘愁’。”
分類:逃避
《漢語大詞典》:避寝(避寢)
谓避正寝。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文公 ( 晋文公 )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朞年。” 唐 李商隐 《为汝南公以妖星见贺德音表》:“德已厚矣,仁已极矣,然犹避寝自责,撤膳貽忧。”参见“ 避正殿 ”。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后汉书·锺离意传》:“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 意 诣闕免冠上疏曰:‘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新唐书·姚璹传》:“ 证圣 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亦称“ 避正堂 ”、“ 避正寝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降物,素服也;不举,去乐也,避移时,避正堂,须时移灾復也。”《隋书·礼仪志三》:“ 隋 制,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寝,撤膳三日。”《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 宋 刘攽 《为冯参政久旱待罪表》:“陛下忧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寝而不居,贬常珍而弗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