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03
词典
1
分类词汇
102
共103,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5
6
7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避盈
避咎
少而精
免避
妥协
茶包
亸免
有备无患
折实
正冠李下
知止不殆
在所难免
逃灾避难
能免则免
明法审令
《漢語大詞典》:
避盈
古人认为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因此必须避免处于招致衰败的盈满状态。
《宋书·刘敬宣传》
:“今此杖节,常惧福过祸生,实思避盈居损,富贵之旨,非所敢当。” 明
刘基
《秋怀》
诗之八:“晦明相代谢,避盈乃无歉。”
分類:
因此
必须
避免
招致
衰败
盈满
状态
《漢語大詞典》:
避咎
(1).避免罪过或过失。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 孔子 曰:‘ 晏平仲 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知是駮人之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
《
后汉书·杨赐传
》
:“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
(2).避免祸害。 汉 焦赣
《易林·豫之比》
:“ 禹 导 龙门 ,避咎除患,元丑以安。”
《
南史·恩倖传·茹法亮
》
:“又启上籍被却者悉充远戍,百姓嗟怨,或逃亡避咎。”
分類:
避免
免祸
免罪
祸害
罪过
过失
《漢語大詞典》:
少而精
排除一切多余,避免铺张。例如:教学内容要少而精。
分類:
排除
多余
避免
铺张
《漢語大詞典》:
免避
亦作“ 免辟 ”。 避免。 汉
王充
《
论衡·累害
》
:“圣贤不治名,害至不免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
:“还有知识阶级不可免避的运命,在革命时代是注重实行的,动的;思想还在其次,直白地说:或者倒有害。” 茅盾
《动摇》
五:“立刻解决了,才能免避一场大祸。”
分類:
避免
《國語辭典》:
妥协(妥協)
拼音:
tuǒ xié
1.对立的双方为避免冲突或争执,彼此在原则、利益上让步,谋求融洽的行为。如:「经过调解,双方都不再坚持己见,愿意妥协。」
2.稳妥适当。《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老残游记》第八回:「桌椅几案,布置极为妥协。」
3.停当、完毕。《红楼梦》第二三回:「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老残游记》第九回:「苍头一一答应说:『都齐备妥协了。』」
分類:
妥协
恰当
停当
让步
协调
完毕
合适
避免
冲突
争执
《国语辞典》:
茶包
拼音:
chá bāo
装填茶叶的小纸包。取用方便,并可避免茶屑之困扰。如:「无论茶包做得如何精致,王先生还是习惯用茶叶泡茶。」
分类:
装填
茶叶
纸包
取用
方便
避免
困扰
《漢語大詞典》:
亸免(軃免,嚲免)
躲避,避免。 宋 庄季裕
《
鸡肋编
》
卷下:“法心觉了无一物。 赵州和尚 道‘放得下时都没事’。若放不下,寃债到来何由嚲免?”
軃免
:躲免;逃避。軃,用同“ 躲 ”。 元
无名氏
《小孙屠》
戏文第十一出:“这场罪愆,怎么軃免?” 元
无名氏
《小孙屠》
戏文第十一出:“拷打更拼扒,如今怎生軃免?”
分類:
躲避
避免
逃避
戏文
《國語辭典》:
有备无患(有備無患)
拼音:
yǒu bèi wú huàn
凡事有准备,方可免后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虽然现今没有事情,然而我们总是防备的好。自古道:『有备无患』。」
分類:
事先
准备
避免
灾祸
《國語辭典》:
折实(折實)
拼音:
zhé shí
1.减价折扣之后的实在数目。
2.把金额折算成实物来计算。
分類:
避免
物价
变动
关人
带来
损失
《國語辭典》:
正冠李下
拼音:
zhèng guān lǐ xià
在李树下不要整理帽子,可避免偷李的嫌疑。语本《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比喻引起他人疑猜。《梁书。卷三三。王僧孺传》:「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
分類:
嫌疑
不整
李树
树下
帽子
避免
《漢語大詞典》:
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
《
老子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汉书·疏广传
》
:“ 广 谓 受 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宋
苏轼
《黄州安国寺记》
:“﹝ 继连 ﹞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 连 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亦作“ 知足不殆 ”。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
:“太傅 疎广 谓少傅 受 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分類:
适可而止
避免
危险
《國語辭典》:
在所难免(在所難免)
拼音:
zài suǒ nán miǎn
无论如何很难免除、避免。《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也作「在所不免」。
分類:
不容易
避免
《國語辭典》:
逃灾避难(逃災避難)
拼音:
táo zāi bì nàn
逃离祸患躲避灾难。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也作「逃灾躲难」。
分類:
逃脱
灾害
侵袭
避免
《国语辞典》:
能免则免(能免则免)
拼音:
néng miǎn zé miǎn
能避免的就避免。如:「下班后的应酬能免则免,不要每天喝得醉醺醺地回来!」
分类:
避免
《国语辞典》:
明法审令(明法审令)
拼音:
míng fǎ shěn lìng
申明法令,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使人人遵守。《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分类:
申明
明法
法令
谨慎
发布
命令
避免
差错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