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轶民(軼民)
避世之人。《淮南子·泰族训》:“圣主在上,廓然无形,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軼民,无劳役,无寃刑,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参见“ 逸民 ”。
分類:避世
《國語辭典》:逸民  拼音:yì mín
节行超俗,遁世隐居的人。《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金。刘著 月夜泛舟诗:「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作逸民。」
《漢語大詞典》:遗世忘累(遺世忘累)
避世隐居而不为世俗之事牵累。 明 方孝孺 《学士亭记》:“故或放迹於江海,或养操於山林,求遗世忘累之士而与之游。”
《漢語大詞典》:遗俗绝尘(遺俗絶塵)
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清 戴名世 《和陶诗》序:“其后 苏文忠 謫居海外,流离患难之际,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絶尘之志。”
《漢語大詞典》:霞友云朋(霞友雲朋)
与云霞为朋友。谓避世隐居。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或栖连岗,或汎长流;霞友云朋,造物与游。”
《国语辞典》:深藏远遁(深藏远遁)  拼音:shēn cáng yuǎn dùn
躲藏在隐密处,远离人群。比喻隐居避世。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国语辞典》:高举深藏(高举深藏)  拼音:gāo jǔ shēn cáng
避世隐居。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三折:「者莫他高举深藏,你看我驾天风定然赶上,则好去深渊中躲避灾殃。」
《国语辞典》:高翔远引(高翔远引)  拼音:gāo xiáng yuǎn yǐn
飞往远方。比喻避世隐居。汉。孔融〈与曹公书论盛孝章〉:「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也作「高翔远翥」。
《国语辞典》:高蹈远举(高蹈远举)  拼音:gāo dào yuǎn jǔ
隐居避世。宋。王楙《野客丛书。卷四。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也作「高蹈远引」、「高举远蹈」。
分类:隐居避世
《国语辞典》:高蹈远引(高蹈远引)  拼音:gāo dào yuǎn yǐn
隐居避世。明。李贽〈复焦秣陵〉:「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也作「高蹈远举」、「高举远蹈」。
《国语辞典》:被发阳狂(被发阳狂)  拼音:pī fǎ yáng kuáng
头发散乱,假装发狂以避世。《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接舆避世,箕子被发阳狂,此二人者,皆避浊世以全其身者。」也作「被发佯狂」。
《漢語大詞典》:遁迹方外(遁跡方外)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清 顾文彬 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餘如 惟信 、 王忱 、 金愷 、 秦衡 、 陆敍 ,类皆 元 季遗民,或逃名宇内,或遁跡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
《漢語大詞典》:遁身远迹(遁身遠跡)
犹言避世隐居。 宋 叶适 《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絶处,慕 王霸 、 梁鸿 夫妇,賡《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跡以自娱佚。”
分類:避世隐居
《國語辭典》:遁世离群(遁世離群)  拼音:dùn shì lí qún
逃避人世,远离群众。隐居。《元史。卷一九九。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古圣贤原以忠孝为赤子之心,并不是遁世离群,无关无系为赤子之心。」
《漢語大詞典》:遁世无闷(遁世無悶)
亦作“遯世无闷”。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易·乾:“不成乎名,遯世无闷。” 孔颖达 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诸君只要常常怀箇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进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亦作“ 遁俗无闷 ”、“ 遁逸无闷 ”。 南朝 梁 江淹 《无为论》:“欲使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漢語大詞典》:遁世隐居(遁世隱居)
避世而深居不仕。 汉 焦赣 《易林·革之旅》:“遁世隐居,竟不逢时。”亦作“ 遁世幽居 ”。 北齐 刘昼 新论·遇不遇:“ 齐 之 华士 ,栖志丘壑,而 太公 诛之; 魏 之 干木 ,遁世幽居,而 文侯 敬之。”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之十六:“杜门宴坐无伤道,遯世幽居也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