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眇然  拼音:miǎo rán
长远。《文选。郭璞。杂体诗》:「眇然万里游,矫掌望烟客。」
《國語辭典》:邈然  拼音:miǎo rán
高远的样子。唐。李白〈古风〉诗:「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
《國語辭典》:阻修  拼音:zǔ xiū
道路阻隔而遥远。晋。张载〈拟四愁〉诗四首之四:「我所思兮在营州,欲往从之路阻修。」唐。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云雨多分散,关山苦阻修。」
《漢語大詞典》:极边(極邊)
非常遥远的边境。 唐 刘言史 《赋蕃子牧马》诗:“磧浄山高见极边,孤峯引上一条烟。” 五代 王仁裕 《从蜀后主幸秦川上梓潼山》诗:“盛德安疲俗,仁风扇极边。”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且当於边 淮 先募弓弩手,耕极边三十里之地。” 鲁迅 《而已集·文艺和革命》:“外国是革命军兴以前,就有被迫出国的 卢梭 ,流放极边的 珂罗连珂 。”
《漢語大詞典》:远地(遠地)
遥远的地方。左传·隐公五年:“曰:‘公矢鱼于 棠 ’,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杜预 注:“ 棠 实他竟,故曰远地。”北史·尒朱荣传:“ 羽健 曰:‘家世奉国,给侍左右, 北秀容 既在剗内,差近京师,岂以沃塉,更迁远地。’” 唐 刘禹锡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诗:“山川远地由来好,富贵当年别有情。” 沈从文 《好管闲事的人》:“或是在那远地寄来的照片上,用铅笔画上一个符号,就马上丢开。”
分類:远地遥远
《國語辭典》:悬悬(懸懸)  拼音:xuán xuán
1.挂心、挂念。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唐。韩愈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久别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2.遥远。汉。焦延寿《易林。卷九。晋之坎》:「悬悬南海,去家万里。」
《漢語大詞典》:云程(雲程)
(1).遥远的路程。太平广记卷四一八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计两处云程,合踰万里。”《水浒传》第二八回:“ 施恩 答道:‘小弟久闻兄长大名,如雷灌耳,只恨云程阻隔,不能勾相见。’” 清 赵翼 《李郎曲》:“送上云程心事了,忽伤老大苦思家。”
(2).喻远大的前程。指得意的仕途。 宋 陆游 《答发解进士启》:“将鸿渐於天廷,姑龙驤於学海……万里摶风,莫测云程之远;一第溷子,行闻桂籍之传。” 宋 陈著 《卜算子·次韵舅氏竺九成试黜》词:“三岁事非遥,三捷功非远。管取微生共此荣,联步云程稳。”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我自己纔识云程,便这等欺心把窗课来塞责的理?”
(3).云中之路。 金 元好问 《普照范炼师写真》诗之一:“嚮日神仙看地行,只今烟驾想云程。”
《漢語大詞典》:孤远(孤遠)
(1).孤零而遥远。 唐 张九龄 《晨出郡舍林下》诗:“片云自孤远,丛篠亦清深。”
(2).指远离皇帝,地位低微。 宋 曾巩 《梅福封寿春真人制》:“某在 汉 之际,数以孤远极言天下之事,其志壮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乙卯元正,以公为御史。公来自孤远,时莫知为何如人。”
《漢語大詞典》:云沙(雲沙)
亦作“ 云砂 ”。
(1).白云和黄沙。亦借指边塞风光或边塞地区。魏书·张伦传:“荡定云沙,扫清逋孽。”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八:“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孙钦善 校注:“谓天云岸沙竞相延伸,不分前后,会合于天边。” 唐 李白 《塞下曲》之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2).犹云泥。指相距遥远。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仇兆鳌 注:“舟泛日斜,来途已远,故杖屨登岸,犹如昨日,而目断 湘 祠,渺隔云沙矣。”
(3).指苍茫空阔、云沙遥接处。 宋 黄庭坚 《题花光画》诗:“ 湖 北山无地, 湖 南水彻天。云沙真富贵,翰墨小神仙。” 明 汪道昆 《洛水悲》:“歇马登高驰望,极目云沙烟莽。山歷歷,水汤汤。”
(4).云母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葯:“又云母有五种……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云母﹝集解﹞引 陶弘景 曰:“如冰露乍黄乍白者名云砂。”
《國語辭典》:荒忽  拼音:huāng hū
1.幽昧不明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追荒忽于地底兮,轶无形而上浮。」
2.精神迷糊不清。《楚辞。屈原。远游》:「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國語辭典》:远路(遠路)  拼音:yuǎn lù
长途、遥远的路程。《文选。苏武。诗四首之四》:「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红楼梦》第一六回:「正值凤姐近日多事之时,无片刻閒暇之工,见贾琏远路归来,少不得拨冗接待。」
《國語辭典》:窅窅  拼音:yǎo yǎo
1.隐晦不显的样子。《鹖冠子。天则》:「举善不以窅窅,拾过不以𡨋𡨋。」
2.深邃的样子。唐。韩愈〈剥啄行〉:「窅窅深堑,其墉甚完。」
《漢語大詞典》:隔远(隔遠)
(1).疏远。汉书·五行志下:“违失妇道,隔远众妾。”
(2).相隔遥远。新唐书·高祖纪:“然出兵必待报,今 江都 隔远,后期奈何?”《花月痕》第三八回:“ 痴珠 只得将话宽解,夫人又説起娘家隔远,没个亲眷,因劝 痴珠 赶办 秋痕 的事。”
《国语辞典》:间阔(间阔)  拼音:jiàn kuò
1.久不相见。宋。汪藻〈庚午岁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门掩候虫秋为韵赋〉五首之五:「人言间阔者,一日如三秋。」
2.相距遥远。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有意诉衷肠,争奈母亲侧坐,成抛躲,咫尺间如间阔。」
《國語辭典》:逶迟(逶遲)  拼音:wēi chí
徐行的样子。《文选。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